专栏名称: 亲仁书屋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亲仁书屋

清华大学110年了,我仍怀念那位一世清白的校长

亲仁书屋  · 公众号  · 美文  · 2021-05-01 07: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无论什么时候,清华学生的口号都是“反对×××,拥护梅校长”。有人问梅贻琦有何秘诀,他风趣地说:“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没有人愿意倒梅(霉)吧!”

此后不到十年时间,清华大学便声名鹊起。

梅贻琦(左二)

留学欧美的经历影响了梅贻琦,他接纳了希腊人崇尚体育的精神 。罗家伦出任清华校长,瞧不起体育.曾把体育课的学时和任课教师砍去一半,把享有声誉的马约翰教授降格为“主任训练员”。梅贻琦到任后,则给予他和其他系科教师同等的职称和待遇。不久清华获得“体育大校”的美誉。

梅贻琦治校期间,校务采用分层负责制,讲民主,又法度严明。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 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

同时,礼遇教师也是清华得以兴旺的重要因素。梅贻琦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赵元任先生。他和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一直保持着诚挚的友谊”。

最有影响的事例是对华罗庚的“三破格”: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先做小学教员,后为店员,被梅贻琦破格录入清华大学;又破格从一名系资料员转升为助教,被允许修习大学课程,并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深造;最后又破格未经讲师、副教授阶段而被聘为教授。

左起:查良钊、胡适、梅贻琦、黄钰生

梅贻琦为人重实干,平时不苟言笑,开会很少说话,人称“寡言君子”,有学生作一打油诗调侃其谦逊含蓄:

大概或许也许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