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现行的IPO审核还是比较严格的,而且
更侧重于合规性审查而非企业的价值和成长性考量。
所以,运行规范的中小企业更容易实现上市,统计数据也支撑了这个观点。
对于很多中小企业而言,上市后单纯通过内生式的成长是难以满足投资者预期的,借助资本市场外延式扩张也是普遍需求。
随着IPO的提速及常态化,次新股在股票市场的溢价率会降低。只有盈利能力更强和更有成长性预期的公司才能支撑更高的市值,进而让资本平台的资源配置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简而言之,
从拟上市企业而言,IPO绝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多数公司实现上市后,都有颗跃跃欲试的并购扩张的心。
猜想2:再融资审核收紧,并购成为资本运作首选
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进一步收紧,包括间隔18个月的要求让再融资的频率大大降低,市价基准日发行也增加了发行难度,同时股本扩张限制也遏制了单次的融资规模。
原来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再融资获得资金,要么是满足新建项目投入,要么进行现金并购。
而再融资新政让上市公司持续融资越来越难,对通过并购重组方式来实现成长更为侧重和依赖。
另外从规则上讲,
并购重组的配套融资不受间隔18个月的限制,而且结合并购重组的融资手段更具有多样性,并购重组行为不但承担企业外延式扩张的职能,从某种程度也是上市公司缓解融资压力的手段。
猜想3:并购标的供给短期紧缺,市场会逐步建立新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