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智库
我们是中国最大的移动医疗新媒体《医学界》的调查研究部门。致力于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医疗业的新现象、新方法、新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智库

中国需要怎样的外资医院?

医学界智库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2-04 18: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自今年9月外商独资医院相关政策出台后,就有很多人问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这其中既包括广大的医生朋友,也包括来诊的患者,还包括一些产业政策的研究者。


这个复杂问题绕不开一个关键点:外资医院的定位到底是怎样的?是定位于高端私立医疗,还是接入医保的普惠大众服务?


患者在医疗服务与质量间抉择


医疗行业中常说的 “不可能三角”理论指出,在任何给定的医疗体系中,质量、成本和可及性三者间只能优先满足两项,第三项则必然妥协。


举个例子,英国的NHS(国民健保)系统,就是典型的保证了高质量的医疗水平和相对其它主流发达国家而言更加可控的成本,但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上做了一定的妥协,这导致其专科医生预约等候时间长达14-18周,换言之,人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等待就医这件事上。



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中国语境下的高端私立医疗和普惠医疗,不难发现它们两者定位的不同:前者优先保证了质量和可及性,相对牺牲了成本;后者则优先保证了成本和可及性,相对牺牲了质量。当然,这里的质量、成本和可及性,每个维度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应该集合了若干属性的复杂概念。


在中国,很多人一提到高端私立医疗,首先想到的就是奢华的硬件设施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以及昂贵的医疗账单。但一个比较尴尬的现实是,很多有钱人或是有高端商业险的患者,在看一些常见病的时候为了较好的就医体验会选择高端私立医疗,但真到了有大病重病的时候,依然会回归公立三甲医院。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虽然高端医疗首先注重的是医疗质量,但这种质量常常被简化为“好的硬件和服务”,而忽视了更为根本的“优秀医疗技术”。因此,患者在选择时,不得不在医疗质量和就医体验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我们特殊国情下,大多数优秀医疗人才被锁定在公立体系外,还与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有关。


然而,放眼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并非如此。优秀的医疗人才通常是可以在市场上自由流动的。有了这样的人才流动机制,才保证了无论是诸如英美日这样的传统医疗强国,还是新加坡、迪拜、曼谷这样新兴的医疗旅游城市,高端医疗都能够形成真正完整的形态,而不是先天不足。


简而言之,真正的的医疗高质量,其实是包含了好的医疗技术本身,好的环境条件,以及高质量的人文关怀、服务保障体系等软性实力,患者是不必在医疗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就医体验两者之间做取舍的。


把合适的医疗资源匹配给合适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