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虎嗅APP
有视角的商业资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虎嗅APP

销量大滑坡背后:小米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学谁

虎嗅APP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2-10 17:5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但无印良品的核心理念是设计。无印良品的深泽直人,原研哉等大师在这家公司一直保持着一种延续的设计理念,包括极简设计,环保理念,无标签的产品、“无,空”等理念,他们在日本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小米虽然每一代手机都有亮点,但再其产品的迭代上,却没有明显的设计语言上的延续。小米系列产品快速扩张品类也难以保持着一种品牌上的张力,目前还是以性价比取胜,而不是一家设计驱动的公司。
雷军一直表示人们不理解他做的事,他要提升国货的品质,希望通过小米和小米生态链企业,改变大众心中对于“国货”低价劣质的固有印象,让国人享受物美价廉的产品。但事实上,当小米主业手机平庸化品牌溢价还处于低端的时候,要学无印良品搞百货公司,小米根基还不够。小米生态链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调性和产品规划,小米商城的产品虽然跨品类运营,却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调性和产品规划与完整的生活方式与统一设计理念,人们依然基于高性价比诉求买小米的“爆品”。

小米一直强调做的是科技界的艺术品,科技产品学日用品销售模式的误区在于,人们购买科技产品不仅仅是去买生活方式,而科技品的生活方式的支撑是需要科技领先的创新力形成的产品逼格调性,短时间内大量硬件铺开很难形成领先的技术与创新势能对用户形成消费冲击,所以我们看到,小米在除手机之外的产品,其他硬件产品普遍存在价格低、可替换性高的情况。
从索尼到无印良品到Costco,小米目前的模式可以说都能与他们扯出一些类似点,但它们各自的核心优势却是迥异的,这也导致了小米的迷茫与定位的混乱。
而小米当前硬件摊子越铺越大,却逐渐与当年的索尼败局越来越类似。
小米的模式可能要步入索尼的后尘
索尼当初的成功是因为技术,它本质上是一家硬件公司,索尼的产品线布局相当广泛,索尼有超过1000种产品,涉及到手机、游戏设备、电视机、摄像机、电脑、音乐播放器、电子书和玩具,电影工作室和音乐品牌等等。
在索尼辉煌的时候,标志性成功产品Walkman曾经也是代表一个时代生活方式的产品。Walkman的畅销源于其技术创新领先,让高音质立体声打破地域的局限。而索尼曾经的Playstation游戏机,一面世也是“革命者与颠覆者”的形象,它确立了行业标准,其独特的工业设计与技术也让索尼打响了视频游戏品牌。索尼生产的特玲珑彩电、BRAVIA液晶电视等等无一不是由于其硬件上高性能与高品质所带来的品牌溢价,它符合技术趋势与发展规律,在综合体验上能够超越同期产品,进而带给了索尼辉煌。
但索尼后来的失败却在于,根据《死于技术:索尼衰亡启示录》一书中描述:“索尼自斯金格担任CEO以来,便已经开始放弃电子业务,计划转型为一家涵盖内容以及网络业务上的娱乐公司。索尼试图搭上互联网的便车,构建软硬件融合模式,轻视硬件与产品本身的价值,导致索尼继walkman、特丽珑彩电等产品之后,再无让世人惊艳的产品问世,这导致索尼最终步入平庸,继而衰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