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没有适合深度游的康养路线?能不能半跟团、半自由行?北京郊区像密云、怀柔那样的一日游有吗?我们先试试你们家的服务质量。另外,大巴上不会推销吧?我们可不想一路听广告……” 一连串问题抛出来,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张丽娟夫妇是资深“驴友”,退休后,他们把一大半精力都放在旅游上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崇礼、北戴河离北京近,夏天还蚊子少,我们几乎年年都去待一阵儿。”
五六年前,他们俩常在途牛、驴妈妈等互联网平台上报团,选择跟团游。随着经验增加,他们开始半自由行。
张丽娟分享了他们的经历,“我们最多就是跟团出去,参加前几天的行程,但不跟着团回来。我们会在一个地方深度玩半个月到20天,自己做攻略,等玩好了再告诉旅行社回程日期,让他们帮忙订车票。”
每次,张丽娟夫妇会回家休整一段时间,再开启新一次旅程,一般一年至少去三四个地方。他们的日常开销除了吃饭,几乎都花在旅游上。
“少的时候一年三五万,多的时候有十几万,如果加上出国玩,花费就高了。”
他们更青睐深度自由行,认为这种方式不仅能充分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也不会太累。去过的地方里,他们比较满意的是贵州、江苏、湖北恩施等地。
谈到报团,张丽娟的经验是价格和服务成正比,“尤其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好选高端一点的团。便宜的团虽然不一定有强迫购物,但导游说几句好话,我们这些老年人往往不好意思不买点东西,到头来还是不划算。”她建议,报团前一定要把行程问清楚,尤其是有没有购物环节。
老年人的旅游热情,有时候比年轻人还疯狂。
63岁的柳云飞退休后一直在和老伴自驾游,他们曾经从北京自驾到西双版纳过冬,开春后又自驾到三亚,休整一段时间后回到云南,自驾去了西藏。他们的计划是,趁着现在身体还行,重点游览西北高原和沙漠等第一二级阶梯地区,等年龄更大些以后,再游览海拔更低的第三阶梯地区。
他们已经三次进藏:一次跟团,两次自驾。最后一次自驾进藏时,他们历时26天,途经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姜塘无人区,行驶6700多公里,完成了西藏大环线游。
湖北的退休老人秋月更偏爱“避暑式旅行”。去年夏天,她和家人在四川光雾山待了一个多月,前年和大前年,则是分别在贵州遵义桐梓县和湖北神农架度避暑。在这样的深度游中,秋月会选择长租民宿作为落脚点,再自驾去周边的景点短途游,每次玩三四天再回来休整。
“我会随身带着电饭锅,万一吃不惯当地的菜,还能自己做饭。”在她看来,这种旅行方式既能躲避高温,又能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当地特色,一举两得。
老年人热衷旅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相关,也与社会环境和生活阶段的变化有关。许多老年人在青壮年时期因工作、家庭责任或经济压力,无法随心所欲地旅行,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和积蓄,他们更愿意通过旅游来弥补曾经的缺憾,同时探索新事物,满足内心的好奇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