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而我从初中开始住校,晚自习的时候,能24小时、近距离观摩这些学霸、牛人是怎么努力的。
作业?课间早就做完了,晚自习上,X大附中的同学都在复习、预习(除了那些做国际奥赛,和自学大学内容的)。
我晚自习的同桌,在我们普通班排名前几名。她每天晚上,把每个科目,每天学的内容,各做5、6本课外练习册来巩固(她做得真是飞快!她做5、6本的时间,我差不多勉强能做完1本)。
做完习题,她还常有时间“放松一下”,把语文书上的古文,翻译成英文;再把英文美文,翻译成古文。
她后来本科就去了普林斯顿。
上了好学校才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不劳而获的成绩,也没有什么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分进步,背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辛勤努力。
初中的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信息很闭塞。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美国大学为何物。
睡我对床的学霸姑娘,酷爱二战史,
梦想是考上美国的“西点军校”。
我问为什么?
她告诉我,西点军校除了培养出了美国最多的将军(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巴顿将军……),还培养出了世界财富500强中,1000多名历届董事长,2000多名副董事长,5000多名历届CEO。全美国任何一所商学院都没有培养出这么多的管理精英。
美国西点军校
我深深惊叹于她的视野、见识和梦想。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梦想,从“当个白领”,也改成了“考上西点军校”,你看,孩子之间的影响力是多么大啊。
后来,尽管没有真正去报考西点,我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跟着对床的姑娘,读了十几本详细的二战史,还看了很多二战纪录片(尽管现在都快忘光了)。
为了军校的身体要求,我俩非常努力地锻炼身体,每天跑1200米、跳几百阶台阶、100个仰卧起坐……我们还为了留学的梦想,特别努力地学英文。
我从初一班里英文最差的学生,发奋努力,每天背诵一篇新概念三/四,还利用寒暑假,把老友记看了差不多10遍,高一时英文统考,我考了全区第一。
初中时,我们学校离北大清华不远,有很多非常精英的书店。
同学们相互“攀比”,抢着买过期的原版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还有“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书(暴露年龄了)。
其实我感觉买了也看不懂(反正我看不懂),但这种“攀比”还是比“比吃比穿”强多了。
多少年后,看到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50UP(人生七年)》常想起当年的买过期华尔街日报的日子。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