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对壮壮酒馆进行了评价,包括其菜品、酒单等。壮壮酒馆是一家持续进化的小酒馆,菜品好吃且不断进化,酒单选择丰富。推荐提前预约前往。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菜品细节不断升级,羊杂烩饭从西式做法回归中式做法,奶皮子搭配瓜子仁等食材,风味更有冲击力。
壮壮酒馆的菜品细节不断升级,不仅关注食材的质量,更注重菜品的味道和口感。例如羊杂烩饭从最初的西式做法回归中式做法,奶皮子搭配瓜子仁等食材,让菜品的风味更有冲击力。此外,还有很多其他菜品也在不断进化,满足食客的需求。
关键观点2: 新菜层出不穷,经典好菜值得点。
壮壮酒馆的新菜不断涌现,同时也有一些经典好菜值得点。比如炭烤羊小肠、风干羯羊肉等,这些菜品经过不断的筛选和改良,最终成为了菜单上的保留节目。
关键观点3: 酒单丰富,从葡萄酒到鸡尾酒都有涵盖。
壮壮酒馆的酒单非常丰富,从葡萄酒到鸡尾酒都有涵盖。虽然酒单的选择很多,但缺乏明显的风格分类或推荐提示,需要有一定经验的酒客才能快速选出合适的酒。
关键观点4: 有两家店,人均消费约300元。
壮壮酒馆有两家店,人均消费在300元左右。最近几餐的反馈显示,蓝港店的出品更稳定一些,建议提前预约前往。
正文
精准度极高
。
捏太扁,会失去空气感,吃起来压缩;不捏,体积太大则不便入口。
牛肉脂肪分布均匀,切细拌入生蛋液。炸豆皮壳的酥脆空灵,与牛肉的柔嫩香滑在口中交叠,肉香似是被风吹起,层层展开。
内蒙羊肉烧麦
和牛肉塔塔中的豆皮一样,羊肉烧麦的进化,也藏在细节之中。
早期版本使用的是预制烧麦皮,如今则改为
现点、现擀、现包
,店内有专职擀皮的员工,就是为了更贴近烧麦原产地——呼和浩特的传统做法。
这番做烧麦皮的手艺,也是特意派人去当地学习的。
烧麦皮的难度,远高于饺子皮。面团需反复搓压醒发,擀制时讲究中厚边薄,还要擀出自然褶皱,既能承托内馅,又能在蒸制中松展成形。
入口即能知晓其背后的功夫:与北京多数连锁烧麦店中央厨房配送的皮相比,手擀皮
在弹性与膨松度上,明显更胜一筹!
@老绥元烧麦,它家的羊肉大葱烧麦也好吃,但是外皮明显更干瘪易破一些
搭配的调料也颇费心思:酸味来自内蒙古老牛湾的小米冰滴醋,干净利落;而辣椒选用托县本地品种,香气浓郁,辣度克制。
烧麦刚出锅,掀盖一瞬,蒸汽裹着羊肉香气扑面而来。
皮晶莹柔韧、微微透亮,趁热入口,轻咬即破,
渗出了超多鲜美的汁水
。馅料以
细切粗剁
处理,保留颗粒感,不同于常见的均质肉糜;
肥肉润,瘦肉精香
,是吃完一个还想再夹一个的好吃。
(不爱吃姜的慎点,肉馅儿有姜味)
②
站在食客角度,不怕麻烦,让菜“吃起来更顺”。
一把山羊肉串配烤馕
这原本是一道我此前吃过一次就不愿意再点的菜。
虽然闻着香,但是山羊肉老,咬不动;但最近发现这道菜简直是大变样:
吃口更细嫩了,轻轻松松享受香喷喷的烤串!
起初我以为是换了羊种,结果服务员说:用的还是四年左右的山羊,没变。
变的是切割
——现在的肉块明显更小,每块控制在“一口一块”,可以直接用大牙整块咀嚼,咬合自然,口感也随之变得细嫩、流畅。
切得越小,串起来就越费工夫——同样的重量,块越小,串的次数就越多,操作也就越繁琐
。
我问老板,“为什么不直接换肉质更嫩的羊呢?”
答曰:
对比过更嫩的两年山羊和绵羊羔羊,结果发现两年山羊风味不足,绵羊脂肪虽然丰富,但缺乏奶香。
四年山羊,因
羊龄提升带来的脂肪酸结构变化,
瘦肉香气更饱满,脂肪部分则带有天然的奶香
,是前两种羊肉无法取代的。
山羊没有尾油,脂肪分布不均,壮壮早期曾用绵羊尾脂搭配,但香气总差点意思。后来改用
山羊胸口的一小块脂肪
,香气突出,却
量少难得
。
为了获
取这一小块胸口油,需从源头改切割方式,可谓是费尽心思。
现在这道菜再上桌,羊肉焦香、脂香油香交汇,配上外焦内韧的馕,嚼起来也畅快酣爽,哪怕已经八分饱,也还是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再来一串”。
羊杂烩饭
壮壮的许多改变,都是悄无声息的有效细节,不是让你加钱吃升级食材,而是让菜更完整。
因为去得勤快,我发现他们显然在
细致观察北京食客的偏好,一直在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
。
羊杂烩饭这道菜在早期版本中,原本加入了帕玛森芝士,米饭也参考了意式烩饭的做法,米心偏硬,整体风味是洋气的——“中式调味 + 意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