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曾国藩的方法是: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打扫房间、整理内务。
之前我住出租屋时,有天房东过来送点东西。打开门后,发现沙发上躺着各种衣物、电脑桌上也是放着凌乱的书,她说:小伙子啊,你知道吗,太乱会影响运势。
当时我觉得她这是迷信。后来看心理学相关的书,里面提到一个词「认知过载」,解释了她的观点:
当家里杂乱无章时,我们的大脑会接收到大量的视觉信息。这些信息会占据我们的认知资源,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如果环境简洁明了,那我们会马上聚焦,继而更有秩序感和掌控感。
所以,「整理内务」看起来只是一个家务活,其实这是减少认知过载的过程。
04 读书不二
曾国藩的读书学习经历很有意思。
早年间他靠的是死记硬背,效果不好。后来他找到一个绝招,分析范文,找到其中的规律,这帮他在科举上取得了成绩。后来到了北京,他又发现,这些技巧只是捷径,无法帮他在文人圈子里立足:别人都是真才实学、思想深刻。
那怎么办?
他找到了方法:读书不二。也就是说,一本书没有读完,就不看其他书;一句话没有弄懂,就不看下一句。
当然,这些书都是经典书,比如《史记》《汉书》《道德经》《周易》等。
好的书读懂读通,比看很多书都有用。
这让我想到了考研时的一本专业书《消费者行为学》。当时为了备考,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做了很多笔记。现在发现,它串联起了营销和心理学的知识,当我现在面对一些「人」相关的问题时,总能在知识框架中找到答案。
↑ 态度的形成
比如这一页笔记,讲的是人的认知、感情、行为三者的关系,可以用它来推导「如何影响他人」:
1.如果你让他觉得此事对他有益(认知),那他会行动。
2.如果你跟他建立了情感连接(感情),那他会帮忙。
3.你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跟他有很多良性互动(行为),证明自己是一个靠谱的人(认知),那他后续会愿意帮忙。
05 读史
读史和读人物传记有一个共同好处:
找到思路。
最近我给一个正处于职场焦虑期的朋友,推荐了《曾国藩传》。前几天,她激动地跟我反馈:太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