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仅登榜福布斯U30已经成了职场提升博主们的必要背景,登榜福布斯也有了自己的中介服务。
在平台你能看到大批以“胡润、福布斯U30保录取”为噱头的“高端企业服务”,号称“30 under 30上榜报价连一个爱马仕都不到”。
你这才知道登榜福布斯和麦当劳优惠券的需求一样旺盛,且也得靠蹲蹲和求微信:一名福布斯中介宣称,“福布斯U30名额将在7月末出完,想锁定的宝们可以私”,留言区很快就冒出20多条“求微信”的留言。
甚至中介们发现,只要把“普通女孩”和“福布斯”凑一起,就可以成为女性成长向的流量密码:
《普通女孩如何登上福布斯》的攻略视频教你如何“向上社交”;《24岁上榜福布斯!普通女孩10个逆袭心得》则在讲述了自己“从农村到加入高能量圈子”的人生历程后,郑重艾特出一个“国际化咨询”的中介账号,“与有荣焉”。
一边是无休止的成功学造梦,一边是“月薪6k的工作要求性别男”的现实,“普通女孩”们的一生充满怪诞的矛盾:二十年前《意林》教普通女孩怎么上哈佛,十年前微商教普通女孩怎么赚到人生的第一个200万,到了2025年,有年仅20几岁的商界精英教你上榜福布斯。
30岁以下的福布斯精英们仿佛在社交平台上被“批量生产”,变成了普通人得以瞻仰的精英符号。
瞻仰多了,你也不禁困惑:一个看似评选“全球顶级人才”的权威榜单,为什么突然之间挤满了人?
福布斯官方介绍,他们要评选的是“全球顶尖青年企业家、领导者和变革者”,且不超过30岁。
如果仔细研究这份榜单,你会发现“30人”远不足以概括这份始于2011年、行业类别丰富、分国家分地区的巨型人才榜单。
除了福布斯30 under30,还有福布斯亚洲30 under 30、 福布斯中国30 under 30,这是三份独立的榜单。在北美、欧洲、日本等,也都有自己的福布斯U30榜单。
而全球福布斯U30榜单就包括了20个细分行业,每个行业里再选30人。这意味着,整个福布斯U30体系,每年至少会选出两三千人。
这20个行业,除了体育、风险投资、科学,还包括社交媒体、AI以及“娱乐与好莱坞”,福布斯比被选人更懂流量潮水的方向。
而社交媒体上很多声称“上榜福布斯U30”的人,其实登上的是福布斯中国榜单——这一榜单由《福布斯》中文版运营,并未出现在福布斯全球官网上。
从全球搜罗600个“行业顶级精英”,肯定不能全靠编辑部的关系网。所以上榜福布斯的第一步是“提名”,俗称“老带新”。前几届榜单上榜者可以提名朋友里自己认为优秀的后起之秀、投资人可以提名自己投资的创始人、你姥姥可以提名你,你也可以提名自己。
提名后,《福布斯》编辑部会一一审核每个被提名者的资质,列出一个几千人的候选人名单。审核标准很宽泛,没有任何硬性指标,只有一句话,“推动经济进步的年轻人(young people that will move economies)”。
在这一步,如果你是被其他人提名上去的,编辑就会发邮件给候选人,如果你愿意参与评选,就填写一个详细的个人信息表格。
确定候选名单后,《福布斯》会邀请4位行业领军人物,最终选出30位被提名者进入榜单。曾担任过评审团成员的行业领军人物包括:歌星泰勒·斯威夫特、亿万富豪马克·库班、美国真人秀主持人帕德玛·拉克施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