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月2日,是学生开学的日子。
可是山东济南一名14岁男孩,却带着100多块钱偷偷逃课,自己去爬泰山。
在晚上下山时,所有的钱都花光了,手机也没电了,只好求助路人帮助报警,男孩才被父母接回家。
不知情的网友纷纷斥责:熊孩子太不让人省心!
后来看到详细采访,网友却再也说不出半句指责的话。
原来男孩之所以去登泰山,是因为他足足等了一个暑假,也等不来父母兑现早就说好带他登山的承诺。
失望至极的孩子,才会独自一人去完成心愿。
评论区有网友回忆,自己上小学时吃一顿肯德基还非常奢侈,可有一天,爸爸拍着胸脯对他说,期末考试每科考95分以上,就带他去吃。
结果他语文和数学都考了99分,开心地找爸爸兑现时,爸爸的回答变了:
“天天就喜欢吃垃圾食品,电视上的小孩得了双百还回家砍柴呢!考得好,是为你自己好,根本不能提要求。”
网友说,爸爸的话让他记了足足十几年。
说一套,做一套。承诺一套,兑现又一套。
等不到的奖励,见不到的大餐,还有数不清的
“以后再说”
……
被忽悠大的孩子一直有个疑问:明明实现不了,为什么家长就是爱承诺?明明不会兑现,为什么还一次次地骗我?
心理专家分析说,在一些父母眼中,随口的承诺,立刻可以起到安抚作用,能够兵不血刃地让孩子打满鸡血,再合算不过。
“反正孩子过几天就忘了,那么较真干嘛?”
可这些裹着糖衣炮弹的美丽承诺,透着虚假的光,成了多少孩子最大的噩梦。
就像《四重奏》里那句台词说的一样:
“
比悲伤更令人悲伤的,是空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