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首先是技术成熟度。以Gemini 2.5 Pro为底层模型,谷歌引入的"query fan-out"技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数十个子查询并行处理,并行访问知识图谱、实时排行和 Gmail 语料等,再汇编成一段多模态长答复。
从技术路径来看,这一策略与OpenAI的DeepResearch思路高度重合。虽然称不上颠覆性创新,但作为行业领军者,谷歌选择跟进这一技术方向显然是必要的战略布局。
虽然技术基本成熟,但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在现场实验时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他询问 AI Mode在旧金山某家餐厅点什么菜好,AI给出了一份分点列出的答案并祝他用餐愉快,却未提及该餐厅已永久停业——这一事实在谷歌地图上明确标注。
尽管这一功能仍不完美,但相比2024年I/O大会上基于Gemini 1.5 Pro推出的AI Overview初版——那个曾闹出"吃石头补钙"等离谱错误的阶段,如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显著提升。
第二个主要原因在于,如果再不主动“革自己的命”,搜索入口就会被竞争对手改写。
传统"关键词+链接列表"模式,正被"自然语言对话+结构化答案"取代。Perplexity用户平均每次搜索进行3.2轮追问,这种深度交互正在培养新的用户习惯。而微软通过Copilot已实现Windows系统级搜索入口替代,直接截流谷歌搜索请求。
根据Semrush报道,Perplexity 2024年4月访问量达到1.2亿。本月初,苹果高管在反垄断案中作证称,AI产品导致Safari浏览器搜索量首次下降,随后,Alphabet市值蒸发1500亿美元。分析师们开始重新评估谷歌的市场地位。投研机构伯恩斯坦认为,若将AI聊天机器人纳入考量,谷歌的搜索市场份额可能已降至65%至70%。富国银行甚至预测,这一数字可能在五年内跌破50%。
在搜索市场份额被AI聊天机器人蚕食的危机下,谷歌选择了最激进的道路——革自己的命,而不是等着被别人革命。
第三点原因,就是谷歌准备好了对应的商业模式。
相比于搜索技术本身,谷歌的AI广告技术仍领先于同行。
搜索业务贡献了Alphabet超过半数的收入,仅2024年就产生约1750亿美元,因此谷歌不仅要改变,还要确保改变依然能创造收益。AI Mode巧妙地将"Sponsored"标记的广告内容嵌入对话右侧或结尾,内部数据显示,被AI回答引用的网页点击率高于传统蓝色链接。
如果说贴片广告策略是续命,那么 这次I/O大会上发布的Shopping Graph 2.0 则像一场主动进攻。它包含种草、推荐、下单三个环节。
在种草上,谷歌宣称,新图谱拥有 500 亿 商品节点,每小时刷新 20 亿 条价格与库存信息。比如在 AI Mode 里,用户输入「七月去云南的防水双肩包」,系统会启动二次 fan-out——先爬雨季耐磨面料,再调历史价格,组合成视觉瀑布流。这看起来和小红书相当像了,小红书靠算法掌握你的喜好给你推荐,谷歌则靠你在它生态中的数据。
而在购物环节,Shopping Graph 2.0则能帮用户进行实时比价,结合用户的个人爱好和品味推荐最优选择,相当于直接变身成“什么值得买”。
Shopping Graph 2.0还提供了虚拟试衣:上传全身照,AI 用专门的服装扩散模型模拟布料折痕与光影,支持「扫一扫就穿上」的效果。淘宝这么多年一直努力的AI化方向,也让谷歌学会了。
买单环节则交给 Agentic Checkout:用户设定心仪价格,谷歌在后台监控降价并可“一键代购”,手续费区间 1.5~2 %,与 Apple IAP(苹果公司为 iOS/macOS 生态系统提供的应用内购买服务) 异曲同工。
这么看来,谷歌不光是想用AI把原有的搜索广告业务延续下去,而是甚至要把整个购物链条中除了商品供应的部分都吃进去。
野心很大, 但效果却不能保证。《每日邮报》的SEO经理曾在WAN-IFRA 世界新闻媒体大会上拿出反证:当 AI Overview 出现时,MailOnline 的桌面 CTR 从 13 % 掉到 5 % 以下,换言之,谷歌要在“用户无需点击”与“广告仍需曝光”之间再走一次钢丝。
除了这个最核心的AI Mode升级外,谷歌还把Deep Search补齐了。相对于对手GPT而言,可用摄像头实时捕捉画面进行的Search Live功能显得更有吸引力。
而能够更好地呈现赛事、商务数据图表的Data Lens则需要等到夏季才上线。
未来,加了AI Mode的谷歌搜索和 Gemini 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一是产品化,在搜索中,谷歌可能会更明确的规范回答模式,比Gemini要严谨。另外就是双赛道,把 Search 当高速公路,而 Gemini App 是试车场。
比如复杂图表、财务曲线先在 Gemini 折腾,等错误率压低到可接受,再到 Search 上 Data Lens。毕, Search 是 35 % 利润率的现金奶牛,谷歌不愿冒“一次崩溃毁口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