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底线思维
深度资讯体验,独家解读分析,政治经济学者每日提供深度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底线思维

特朗普发推,说“习特会”是一次困难的会面 | 专访

底线思维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01 10: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习特会”消息发布的第二天,特朗普发推表示要谈贸易赤字和中国导致美国工作流失等问题

与美国不同,中国对中美关系的重视以及战略,有很强的一致性和内在延续逻辑,但需要注意的是中美之间存在显著的战略文化差异,特朗普更是一个不习惯按照常理出牌的人。此次中美首脑会晤,特朗普可能更多的是采取某些具有视觉冲击效果的战术乃至战略层面的投机行动,而非如以往那样中美领导人面对面好好谈谈,对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与预期管理。某些基于东方战略文化背景的“一厢情愿”,以及某种超出人们事先预期的结构性的战略短视行为,可能会面临来自特朗普“意外言行”的严重冲击。特朗普最新推特上说这是一个困难的会面,要谈贸易赤字和中国导致美国工作流失等问题,就已经是显著的信号了。要重视特朗普的信号,而不是停留在美国国务卿访华使用的辞藻上。

简而言之,中方不应对这次首脑峰会的过程与成果有过高的预期,而且要对“特朗普式外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特别是注意特朗普迫切要证明自己的外交战略能力的动机可能带来的影响,要预防他可能在贸易平衡、网络安全、地区安全、宗教等方面向中国示强。

此前不久,有美国议员联名写信给驻美大使崔天凯,要求开放中国的云市场。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开放云市场,翻译过来就是希望允许谷歌、Facebook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特朗普可能在首脑会晤中直接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且套用美国传统的贸易战逻辑,采取比较强硬的博弈策略,对此,中方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

观察者网: 根据您的分析,其实现在中国面临的国内形势也好,国际形势也好,都要好于美国。那么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是不是美国会比中国要急迫些?

沈逸: 是的。其实我个人认为,美方需要此次会面,超过中方在现阶段的需求;现在需要的是稳住中方原有优势,避免减分。中方必须明确,现在心理上的优势和筹码应该是在我们这一边。

相比之下,特朗普更需要通过这次会晤搭建一个表演的舞台,但在这个舞台上,他可能不会和风细雨,我们还要警惕他大吼大叫,拍着桌子让中国承认美国的游戏规则,即使谈不成,特朗普至少可以说我对中国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这正是美国所需要的。

观察者网: 这次首次会面采用的是庄园会晤这种形式,这一度成为中美外交的美谈。这种形式毕竟不是正式国事访问,双方会不会更放松,避免出现像您刚才分析的那种强硬的针锋相对?

沈逸: 恰恰因为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事访问,舞台表演的随意性更大,才让特朗普具备了示强的可能。为什么他是在推特上说要考虑下“一个中国”原则,而不是通过正式文件提出?因为这样你反倒没有办法正面回应。特朗普自己很清楚,一旦采用正式文件出现失态,如果我们来个强硬回应,他很尴尬,我们也很尴尬。所以就在非正式场合“表演”一下,他解释的空间就大了,他甚至还可以说你理解我一下嘛,我就是演一演嘛。

但问题是,我们有什么义务和好处去配合你这种演出呢?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两个如果是比较好的朋友,或者说遵循共同的价值标准,那么我说我们互相体谅给个面子,但问题是特朗普不这么想啊。我们可以查查记录,有哪一次是中国体谅美国之后,美国给予善意回报的?上一次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有求于中国,希望中国能帮助它稳定美元汇率体系,交换条件是增加中国在IMF投票投票比重。后来我们在G20上确实做了有助于稳定美国汇率的表态,美国兑现承诺了吗?并没有。IMF推了八年改革美国国会就是不批准注资方案。所以在对美交往中,我们是不能有侥幸心理的,毕竟我们还没有强大到让美国来学习我们的战略文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