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京报:
新产业瞬息万变,亦庄如何保障新兴产业健康、长远发展?
孔磊:
我们立足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推动新兴产业有序发展壮大。
具体来说,
一是在壮大主导产业中巩固基础优势,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我们还发布了北京医药创新公园规划,吸引多家跨国药企研发和创新中心落地,服务保障国家药监局六大中心全部落地亦庄。北京亦庄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壮大,挂牌全市唯一类人机器人未来产业育新基地,打造全市首个机器人国评中心北京测评中心。
二是在培育未来产业中塑造竞争优势。
重点布局58个产业园、超600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建设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大街”。
三是在推进融合转型中孕育发展优势,
打造全市最大的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出台全市首个“生产性服务业12条”,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位列全市第二。
新京报:
亦庄在新产业培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围绕新产业发展,亦庄开展了哪些工作?
孔磊:
这就说到第二个关键词
“新模式”
,北京亦庄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
我们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化组织体系,强化科技和产业职能。
同时,深化行政审批监管改革,“无证园区”等5项改革案例全国推广,打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示范区。此外,
亦庄优化政务服务模式,
建设全国首个“四智”政务服务大厅,发布全国首个政务大模型服务平台;
在全市率先上新政策兑现“个人申报”和“政策日历”,
兑现周期缩短23%;
全市首创企业版接诉即办模式,
入选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城市治理典型案例。
亦庄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加快调整升级现有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产业空间保障,放大产业基金乘数效应,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新京报:
亦庄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资源,你刚才谈到的第三个关键词“新动能”,是指什么?
孔磊:
科技创新催生的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北京亦庄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创新范式优化,推动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工具应用,积极布局概念验证、专业孵化、小试中试等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经开区创新策源能力。同时,
强化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主动对接“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