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我们将兼容并包,时刻为渴望知识、独立思考的人努力,共享人类知识、共析现代思想、共建智趣中国。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分子

学位多、学制乱,中国需要怎样的医学教育?

知识分子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5-05 08:3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中国医学教育的现状,包括学制混乱、医学博士培养质量不一等问题。文章提到了多种学制和医学博士培养路径,包括8年一贯制等。专家建议遵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从培养能力胜任的临床医生、合理构建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比例、搭建长期可持续发展高素质全科医生培养体系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文章还提到了医学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医学教育的混乱局面和多种学制并存的问题

中国存在多种医学学制和学位,给医学生培养带来混乱。专家呼吁进行统一和规范,以改善培养质量。

关键观点2: 医学博士的培养质量和路径问题

中国的医学博士培养路径多样,但质量参差不齐。专家建议统一学制,提高培养质量,并借鉴国际经验。

关键观点3: 8年一贯制医学教育的现状和争议

8年一贯制旨在培养精英医学人才,但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训练不足、毕业生质量不稳定等。一些高校正在探索MD+PhD双学位项目来改进培养质量。

关键观点4: 专家对医学教育改革的建议

专家建议设立医学教育司来统筹全国医学教育,制定稳定政策,并关注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专科医生的比例问题。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04年的会议最后决定,中国的医学教育要实行5年制为主体,8年制先在八所学校试行,每年招生不超过100人。

当前,就医学生培养而言,据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的数据,施行五年制学士学位培养的有192所高校,年招生共计约8万人;施行 “5+3” 一体化硕士学位培养的有53所,年招生共计约0.8万;施行8年制博士培养的,除去军队院校外有11所高校,共计招生约1200人。

不同的培养模式和单点招生规模过大等原因,造成了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据2021年医师资格考试的数据,173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为65.35%,最高达98.73%,最低的只有1.47%,65所院校通过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专科的通过率更为糟糕。2019年应届专科毕业生首次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仅为40%,但该年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和中专农村医学专业年毕业人数达到7万余人,约占医学毕业生总数的35%。

那么,既然专科培养的医学生质量如此之差,可否取消专科?

“总体而言,我国医学教育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存在各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些独立医学院校招生规模过大,而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偏小。学制乱、执业医生通过率堪忧。中高职在医学教育中占比有点大,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存在医疗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完全取消专科也是不现实的,毕竟还有广大农村地区需要医护人员。现在学生本科毕业,哪怕是三本院校,最后也是去考硕士、博士,实事求是讲很难落实到乡村和社区。如果乡村的教育和医疗不能得到振兴,乡村也很难振兴。如果没有专科作为必要的补充,也很难满足乡村医疗。当然,无论是什么学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极其重要。” 陈国强说。

02

中国的医学博士到底意味着什么?


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医学生培养的模式相对统一和明确——其4+4的医学教育模式几十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化。


不同于从高中生中录取,美国的医学院招生大多只针对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录取后经过4年医学教育后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MD) 。而获得医学博士只是执业医师准人的先决条件。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进入约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可注册全科医师;再经过约3年以上的专科医师培训可注册专科医师。


这样的培养模式将医生的养成分为相对清晰的两个阶段,一是医学院校培养阶段,以获得医学博士为标志;二是毕业后的职业培训阶段,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再加上此后的专科规范化培训。

那么,在中国目前如此多样的学制和学位下,如何取得 “医学博士”?一般来说,有如下图所示的四种主要途径。

图片

图2 目前中国的医学生要取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可能路径 | 图源[1]


可以看到,中国的医学博士仿照了一般理工科博士学位的设计,除了8年一贯制之外,其它培养途径都把本应是毕业后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囊括进来,院校教育和毕业后职业教育的分界不够清晰统一。简言之,如果你遇到一位中国的医学博士,其实你并不清楚他的毕业标准是什么、是否还需要参加毕业后的住院医规培。统一学制,也许需要首先统一中国的医学博士教育。

如果参考美国的医学生培养模式,8年以下的院校培养似乎还 “不够” 拿医学博士。“5年制毕业,再加3年规培,对这些人,国家应该有统一的医生资格考试,过了,就可以在基层行医,解决我们基层缺少医生的问题,但不可以叫做医学博士。少部分的医学生可以通过8年一贯制培养成真正的医学博士,这样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会比较深厚。之后像美国一样做3年规培,甚至做更多年的专科培训。”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原院长董晨此前曾告诉《知识分子》。这也意味着有资格获得医学博士的,应该是8年一贯制或者5+x (即5年制毕业以后再读博士) 培养出来的学生。

不过,王松灵认为,这样的医学博士培养的周期偏长,不利于培养数量足够的基础全科医生以满足临床需要。他建议,53所高校招收的约8000人的 “5+3一体化” 医学生,毕业时已经完 成住院医师规培,可直接取得医学博士,且可以当医生。

王松灵曾在2021年对125所高等医学院校进行过问卷调查,其中有近87%的医学院校对 “统一规范为 ‘5+3’ 一体化为主体、同时参加住院医规培、毕业生合格者即可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的建议表示赞同。 [4]

同时,他也不认为中国应该效仿美国推广 “4+4” 的模式。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院校施行类似的 “4+4” 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早在2002年就已经设立了 “4+4” 的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模式,即直接从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中招生,之后完成4年的医学院教育。北京协和医学院也在2018年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 “4+4” 模式的教学改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