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很难想通爱德华心里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他害怕自己死后高德温家族篡夺王位(可他自己也没有孩子),但同时又给予了哈罗德和兄弟们更多的权利——1055年诺森布里亚老伯爵死后无嗣,爱德华把爵位和领地封给了他的宠臣、哈罗德的三弟托斯蒂格;哈罗德为了笼络人心,曾把自己的东盎格利亚领地赠给麦西亚伯爵的儿子埃尔弗格。1057年埃尔弗格为了继承因父亲去世而留下来的巨大产业,被迫放弃了东盎格利亚,而这块领地转手就被爱德华封给了哈罗德的四弟吉尔斯;国王也没有亏待哈罗德的幼弟利奥弗文,专门给他建立了一个包括埃塞克斯和肯特在内的新伯爵领。至此,高德温家族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其家族产业的年收入接近5800镑,真可谓是富可敌国。
中世纪王族世系图中的“勇敢者”埃德蒙和他的儿子“放逐者”爱德华
换做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已经盘算着如何篡夺王位了。但是哈罗德却一再向爱德华表明自己没有这种企图,尽管他对于贤者会议传位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决定十分不满。思来想去,哈罗德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推举一位既和国王有血缘关系,又符合本土贵族利益的继承人
,这样既能把威廉排除在外,也能消除爱德华对自己篡位的疑虑。而这样“完美”的继承人选,还真被哈罗德找到了。
1016年爱德华的父亲、英王埃塞尔雷德死后,他和前妻的儿子“勇敢者”埃德蒙曾经短暂地称王,并和克努特展开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的儿子“放逐者”爱德华却成功地逃出生天,流亡匈牙利,被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收留下来。哈罗德深知此人的重要性(论辈分,“放逐者”爱德华是国王的侄子),派遣使者赶赴欧陆,想把他接回来做王位继承人。但令哈罗德吃惊的是,过惯了流亡生活的爱德华居然不想回国继位。
毕竟他在匈牙利生活了几十年,娶了媳妇也生了孩子,过的也算是小康生活,没有心思返回故土,再次卷入无休止的政治斗争中。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宝贝,哈罗德怎会轻易放弃!他亲自出马,来到匈牙利给流亡的王子做了一通思想工作,总算是把爱德华说服了。1057年“放逐者”爱德华带着一家老小重返阔别几十年的祖国,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可能是岁数大了禁不起折腾,也可能是回到故乡情绪过于激动,“放逐者”爱德华还没见到自己的国王叔叔,就撒手人寰,留下了一个年仅6岁的儿子埃德加。猝不及防的哈罗德虽然一脸懵圈,但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情况还不算太坏,毕竟这个小男孩也是忏悔者爱德华的侄孙,将来他继承王位,自己也能弄个摄政王当当,至于再往后的事情,走一步看一步吧!
中世纪王族世系图中的埃德加王子,一副稚嫩孩童的模样。
此后的几年,忏悔者爱德华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年过半百的他看来是不可能再有亲生子嗣了。虽然哈罗德给自己找了一个还算合适的继承人,但爱德华对于这位权势遮天的小舅子依然放不下心。他自认为时日无多,少不更事的埃德加又没有自保的能力,因而担忧自己死后哈罗德会篡位称王,这就等于是砍断了王室最后的血脉,自己死后也没脸去见诸位列祖列宗。
这种焦虑在爱德华病倒卧床后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根据诺曼史学家的记载,1064年,已经在病床上躺了许久的爱德华突然召见哈罗德,交给他一个极其尴尬的任务——前往诺曼底拜见自己的表侄威廉,向他重申1051年贤者会议做出的由威廉继承王位的承诺(关于哈罗德出使诺曼底的原因还有不同的记载,例如有人认为他在出海捕鱼的过程中偏离了航线,还有说法认为他是为了去诺曼底探望自1051年起就被扣押在诺曼底做人质的弟弟弟和侄子)。
长达70米的贝叶挂毯是一件令人震惊的刺绣作品,号称西方版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展现了诺曼征服中的有趣故事。整个挂毯的开端就是忏悔者爱德华命令哈罗德前往诺曼底。
哭笑不得的哈罗德尴尬癌都快犯了,但他不敢违抗王命,否则就等于在向爱德华表明他确实有篡位的野心。无奈的他只能硬着头皮去执行这个任务。哈罗德的船队没有直接开往威廉的领地,而是跑到了威廉手下封臣的地界上。或许他是故意为之,这样就能向爱德华推脱责任,说是糟糕的天气把他的船吹偏了,自己没有完成任务也是老天不开眼。但听闻此事的威廉立刻展开了行动,火速派人把哈罗德“迎接”到自己的宫廷里来,让哈罗德的小计划彻底泡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