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发表的一篇关于单体药物对胆固醇代谢影响的研究。文章研究了DILI(药物性肝损伤)中,中药单体化合物GPA(栀子苷酸)如何通过调控蛋白来改善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文章涉及了药物和蛋白互作的验证、假设提出、模型构建、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同时也探讨了GPA与FXR结合引发的机制以及示意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介绍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发表在Adv Sci (Weinh)上的研究,涉及单体药物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文章主要讨论了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中药单体化合物GPA(栀子苷酸)如何通过调控蛋白改善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
关键观点2: 文章构建了三种DILI模型,包括急性APAP模型、急性TP模型和慢性TP模型,发现GPA可以改善两种DILI模型中的炎症反应,并改善胆汁酸和胆固醇代谢。
同时,还发现GPA能通过蛋白层面的互作影响下游靶基因的表达,特别是FXR可能是这些基因的上游。
关键观点3: 文章分析了GPA与FXR结合引发的机制,发现GPA通过靶向诱导FXR的Ser332和His447残基引发FXR的构象变化,进而激活靶基因的表达。
但文章在机制验证和最后的示意图上存在一些问题,如miRNA的示意图不够准确等。
正文
):
接着,他们突然把FXR的靶基因定位到了miRNA,并且分析了miRNA的靶基因LXR,由于LXR是与胆固醇和胆汁酸代谢相关的蛋白。这里的验证,直接用了miRNA的Inhibtor和mimic,以及对于FXR的敲减和过表达(
这都是常见的miRNA研究中最容易犯逻辑错误的点,这里的验证,如果需要更严谨,就需要注意命题中的几个点:1、GPA与FXR的结合,2、FXR与pre-miRNA启动子的结合,3、miRNA与LXR的3'UTR的结合,更为严谨的验证,需要通过验证这几个结合位点的变化,比如突变,才能分析,如果将命题中这几个概念的外延扩展到了基因的表达,而非互相的直接作用,那么就会存在逻辑谬误
):
最后要说的,就是这篇文章中的示意图(
下面这个示意图是夏老师自己用PPT画的,不知道怎么样用PPT或者Excel画示意图的话,可以去看看《夏老师带你读文献》复习下
),他们的示意图上有这么几个问题。首先miRNA一般不会入核去结合DNA,而是在胞质中结合mRNA,从而影响蛋白翻译。第二,3'UTR也不是DNA上的,而是在mRNA的3'末端的。第三,其实一般来说,miRNA转录出来的是Pri-miRNA,然后经过RNase剪切成Pre-miRNA,最后在通过Dicer形成成熟的miRNA,由于Pri-miRNA和Pre-miRNA上,一般不止有一个miRNA,所以不会表示成Pri-miR-19a-3p或者Pre-miR-19a-3p,miR-19a-3p的意思是这个miRNA位于Pre-miRNA的3'末端,对应的就还有一个miR-19a-5p。反正大概其应该是这么个图:
这篇文章优缺点也挺明显,优点是工作量大,在GPA与FXR的结合上的确也是下足了功夫。缺点就是后期的机制验证上,稍微有点不尽如人意了,而最后的示意图,希望他们能回去改改,毕竟14.7分的文章,示意图稍微随意了点。好了,今天就先策到这里吧,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原文,祝你们心明眼亮。
(
本文为夏老师个人观点,仅讨论文章本身,对超出文章以外的内容并不多做评价,如有异意,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喜欢夏老师讲文献
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