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市界
博闻雅识,非凡之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市界

不办卡,不囤课,“穷鬼健身”火了

市界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07-30 12:1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就像林语所体验的这样,在一线城市,正流行起“自由教练”的健身新模式。它本质上仍是一种私教,为学员提供一对一的私人课程,但和健身房相比,却又便宜不少。以往,想要在健身房请私教,课程都是几十节起卖,花费至少四位数打底。有的健身房还要求必须再额外办健身卡,才能请教练,一套流程下来,花了上万,也只是入门。
但自由教练们不依托于任何一家健身房,相当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只需要付教学费用。更重要的是,“付款灵活”——上一次课,结一次钱。一次性资金投入少,给了年轻人更多选择机会的同时,避免了传统健身房“卷款跑路”的风险。
场地的部分,通常也是由自由教练自己负责。他们会划定一个接单的地理范围,在范围内,自由教练们会去和一些健身工作室谈合作,帮学员预定好场地,费用通常是由教练本人来承担。
要找到自由教练,大多是靠熟人介绍、或者社交平台搜寻。如今,在不同平台搜索这个关键词,已经可以搜到很多自由教练的学员召集帖。
在上海,26岁的自由教练哒哒感觉到,这种模式越来越常见了。
由于没有和固定的健身房绑定,哒哒会挨个点进大众点评,找学员附近健身房的联系方式,咨询是否可以借用场地。在去年,哒哒得到的回复还大多是不接受,但在今年,有需求的自由教练越来越多,健身房们也乐于做起场地租赁的生意。哒哒说,在上海,场地费一个小时需要100块,更高端的健身房则能收到150元往上,算下来,的确是一笔可观的租金。
一些健身房,干脆彻底转向,只为“自由教练”开放。林语教练约的那家健身房,打的就是“自由健身”的名头,店里没有多余的销售、教练,只有一个前台,按分钟收费,一分钟4毛钱。每次课一小时,场地费大概在20元左右,林语和教练各付各的。这种模式让林语感到舒适,她形容,教练、学员、健身房之间,保持着一种简单的“现代消费关系”。
在找到自由教练之前,为了不办卡、不囤课,年轻人们也寻摸出不少“穷鬼健身”的诀窍。
从健身房逃离,林语最开始的选择是一个人在家里蹦跶。5KG的桶装食用油,有挂钩,看上去就是成本最低的壶铃。那段时间,林语没请教练,一个人在家拎着油桶甩来甩去。
不知道要在家练什么,林语会在网上买健身房的体验次卡,问教练一些基础的健身知识。这种体验卡通常很便宜,但是有购买限制。一家健身房的达到上限,那就换一家买。
哪怕是游泳这样对场地要求高的运动,林语也有办法。她找到家附近的大学,买了校园游泳馆的卡,游泳30次,只需要1300元。如果要更加省钱,还可以在二手平台上,找在校学生帮忙预约,这样单次要40块,比办卡贵一点,但是利好不想一次性囤课的人。
还有街道管辖的社区健身房,属于便民设施的一种,价格自然比商业健身房便宜许多。去年一整年,身在上海的Lily都在小区附近的社区健身房运动,一年800元,买了个存放衣物的柜子,也只加了200元。
当然,在社区健身房里,健身氛围是没有的。由于价格便宜,这里没有购入诸如龙门架这样,更加专业的健身器械,只有跑步机、哑铃、弹力绳等基础设备可供选择,连镜子都没有。来这里锻炼的,大多是周边居住的老年人,Lily见到过精致的阿姨穿着高跟鞋踩跑步机,也见过大爷们在乒乓球桌上厮杀,旁边还挂着宣传标语:“带你优雅老去。”
不过,一年只需要800块钱,还要什么自行车?Lily把老年人多看做社区健身房的优势——没人跟自己抢仅有的健身器材。
但在这些物美价廉的健身方式里,依旧藏着不少隐患。比如,自从林语用油桶替代壶铃练习之后,她的腰越练越疼。她隐隐感觉到,或许是自己不够专业,动作没做对,反而损伤了身体。这让林语意识到,要想长期掌握正确的健身诀窍,光闷头练是不行的,还是得找个私教。

年轻人,苦健身房久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