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吴证券客户专业投资者关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券经营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的订阅号推送信息。文章重点围绕网号网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情况、市场打开对网安厂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附有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号网证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及意义
公安部、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这将有助于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关键观点2: 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试点情况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正处于试点阶段。公安部已经对网号网证管理平台试点多年,CTID平台(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原型已在部分省市试点示范。预计随着政策的正式实施,将有更多场景采用网号网证进行认证。
关键观点3: 市场机遇与网安厂商受益
由于全国个人信息数据量庞大,且管理部门采用分级管理形式,预计后续部委、省、市将针对网号网证管理建立三级系统。仅系统建设带来的市场空间将达15亿元。具备身份认证业务经验的公司有望在各级招标中受益,包括国投智能、盛邦安全、数字认证等。
正文
“网号网证”征求意见稿出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2024年7月26日,公安部、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办法》明确了身份核验结果信息的“最小化提供原则”和依法处理要求,将有助于减少互联网平台以落实“实名制”为由超范围采集、留存公民个人信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已开展试点: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正处于试点阶段。《办法》发布前,公安部已经对网号网证管理平台试点多年。2015年,中央网信办就已经对《网络可信身份管理和应用研究》立项,开展CTID平台(“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原型“两省两市”试点示范。2016年CTID 1.0平台正式对外服务,次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成立子公司中盾安信,并授权其为CTID平台唯一合法运营商。此后,CTID先后为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国家医疗保障局提供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并进一步拓展到互联网、银行等更多场景。
身份认证系统市场打开,网安厂商有望受益:
由于全国个人信息数据量庞大,且管理部门本身此前就采用分级管理形式,因此后续部委、省、市将针对网号网证管理建立三级系统。我们预计仅系统建设带来的市场空间将达15亿元。我们认为此前和CTID平台建设有合作,或具备身份认证业务经验的公司有望在各级招标中受益,建议关注国投智能、盛邦安全、数字认证等。网号网证认证平台系统也将促进配套的等保2.0快速推进,促进认证设备更新,并提升对底层服务器虚拟化、存储安全、密码安全等需求,建议关注启明星辰、奇安信、电科网安、安恒信息、深信服等传统网安厂商。
1.
“网号网证”征求意见稿出台,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2024年7月26日,公安部、网信办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
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为自然人提供申领网号、网证以及进行身份核验等服务。
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网号、网证可用于在互联网服务及有关部门、行业管理、服务中非明文登记、核验自然人真实身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