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步,按照以上数据填写有源和反射一共4个点的坐标,每填一个回车一下保持确认,再填下一个,我们很容易得出主梁长度 1.51m,有源单边振子长度2.462m,反射振子单边长度2.61m,填写好之后切换到第二步:视图选项卡。
第二步:添加馈电点,在有源振子上面点击右键,选择添加馈电点在线的中心馈线。
第三步,切换到第三个选项卡,计算视图。选择模拟的频率为28.2MHz选择高度为6m(我的支撑杆高度只有6m)然后点一点Start就完成了以上数据的计算。我们还可以切换到远场视图来查看模拟出来的数据。
是不是非常简单?五分钟足以完成入门,再复杂的功能就需要读者一点点发掘了,我们只要能简单地得到计算出来的阻抗、增益、前后比、仰角等数据就足够了。
为什么选择2单元而不是3单元
我们都知道单元数多的肯定比单元数少的天线要好,没错。那具体在理论层面上到底有多少差别,天线模拟分析软件可以告诉你答案。
上图中我选择了10m波段2单元和3单元天线进行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增益方面 3单元确实比2单元大,大多少呢?3单元为12.71dB, 2单元为11.72 dB,只有1dB的区别,仰角也只差1°,而差别大的在于前后比的数据,3单元为24.46,2单元为13.1。
这下我们心里有数了,3单元只有在前后比这一项上有绝对的优势,在其他方面并无大的优势,于是考虑到便携和组装速度、重量各方面我决定用2单元来进行实验。
硬件材料
3.6m拉杆天线4根,重量1.145kg,如果是轻质铝管刚好;
1.5m主梁(这里没有裁成正好1.5m而是稍微长一点点);
延长铝棒50cm 共4根,延长铝棒管壁特别厚实,重量也不轻,0.95kg;
主梁连接抱箍一套,主梁重量:1.19kg,可以裁掉多余尺寸减轻一点;
天线抱箍2套(图中多一套可以给以后3单元预留);
1:1巴伦一个;
6m便携升降杆一条。
全套东西总重量为4.79kg(不加巴伦),不算轻,以后可以进行改进,可以减轻不少重量。组装就十分容易了。主梁装好后,把两个单元的天线固定卡箍固定,然后拧上4个加长的铝管,这样就可以放进车里了,也不用每次都拆,就这么一个整体拿到车上到了地方,直接把拉杆拧到4个加长杆,拉出需要的长度然后接上馈线,摇上去就可以工作了。
十多分钟就可以搞定。车后面做了一个套筒,直接把升降杆插进去就可以了,十分方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