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科技
只供应最有营养的科技大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科技

站在黄仁勋身边的人形机器人,正在进入ChatGPT时刻?

腾讯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5-01-12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即便Agility旗下的Digit机器人整天泡在亚马逊工厂里打工,拥有天然的丰富场景数据学习环境,它的首席技术官Pras Velagapudi依旧表示:“数据稀缺性和多变性是机器人从环境中成功学习的关键挑战。”
机器人需要高质量的数据, 否则可能会导致目标误判或任务失败,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比如,一个涂抹酱汁的机器人可能会把酱汁洒一地,一个医疗手术机器人可能会用手术刀伤到人类。
为了给机器人采集到高质量数据,根据机器人是否与真实世界接触,通常会从现实世界中采集真实数据,采集方式有两种:
1. 直接接触数据(真机数据) :机器人用自己的传感器与物理世界直接交互。比如波士顿动力的液压Atlas在实验室“跑酷”,Figure02机器人在美国斯帕坦堡宝马车厂打工。
2. 间接接触数据(人工控制数据) :通过人类操作让机器人与物理世界接触并记录,比如斯坦福的炒菜机器人Aloha就是人类控制机械臂进行操控的。
对于机器人而言,最理想的数据采集方式是通过机器人本体直接触达物理世界,这种方式能让机器人准确理解真实的环境,也就是真机数据。
但采集真机数据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资金成本。
首先,必须要让机器人部署在实际环境中,但大多数人形机器人受限于运动技术水平,只能待在受限的实验室环境。
这就很难通过规模化集中化方式让机器人高效完成数据采集。就像父母们既希望孩子拥有丰富的知识面,却又将孩子关在家中闭门不出,在受限的环境里,他们无法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于是,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搭建各种场景,让机器人做“题海战术”。
其次,机器人学习新技能的效率十分低下。 比如,机器人学会了拿苹果,转而去学习取盘子,又要重新经过大量学习。
于是,研究人员试图寻求间接的办法,使用人力作为辅助,帮助机器人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远程遥控,人走到哪里,机器人也可以跟着学到哪里,但这个方式的成本依旧高昂。
2024年年初爆火的炒菜机器人Aloha,采用了一个有趣的方案收集数据,基本思路是设置两个机器人手臂,让它们互相镜像,人类可以推动一个手臂,另一个手臂则执行任务,比如拿起一个积木。通过反复演示(比如50次),机器人可以学习如何完成特定任务。
尽管Aloha使用了低成本的手臂,但每个也要大约5000美元,为了完成这项训练,至少需要4个机械臂大约2万美金,而这实际上已经是比较低的成本了,通常工业手臂可能价值数十万美元。
智元机器人姜青松曾在2024年8月份智元机器人发布会上算了一笔账,智元机器人计划建立的采样厂包含100台采样机器,对应150位工人,目标是希望每个工人每天采集1000条数据,按照0.4元/条的成本计算,150位工人则意味着采样厂日均成本高达6万元。
人形机器人变得更智能,需要在更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高质量数据。


人形机器人数据卡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