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风青杨
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风青杨

婚姻,或许将来不再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风青杨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24 07:3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这样的社会前提下,结婚的第一要求是: 你的信念是“可以凑合”,人人能凑合,人人能结婚。 我曾开玩笑地说,在那个年代只有两种人不结婚,一种是罪犯,一种是精神病患者。

80后、90后秉承的婚姻观

简而言之,婚姻中你们要求很多东西,比如:爱情、性愉悦、三观一致、文化认同、心理支持、利益共享……而同时要满足这么多条件的婚姻,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么为什么现在剩男剩女那么多,结婚对象那么难找呢? 并不是男性的数量减少了、单身的人少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很高。


我碰到很多50后的父母经常有一个困惑就是“为什么我的孩子找不到对象呢”,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子女找不到对象、为什么子女那么挑剔。其实你们挑剔的态度是对的,你们有理由要求那么高,因为你们一个人也可以过得不错,所以你们期待的婚姻是只能做加法而不能做减法的。 简单来说,就是婚姻不能拉低我生活的质量。 而如果两个人都是普通的小白领,那么结婚很可能会拉低生活质量。

现在北上广很多80后的离婚率已经突破45%了,这不是我的猜测,而是我平时工作接触到的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的。 个人能力强了,对婚姻的依赖少了,对婚姻中的“不合”的容忍程度就低了。 所以现代人的婚姻,10年已经算得上很久了,恋爱、婚姻中遇到的问题和变数也越来越多了。所以各位在征婚中,切忌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毕竟你们现在那么年轻,也就别想着金婚了,将来鬼知道啊。

婚姻,或许将来不会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我现在在上海也参加很多公益讲座,有一个观点,很多人都觉得过于刺耳,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它很有前瞻性: 我认为,在未来30、50年,在中国,婚姻越来越不会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请注意, 我说的是“不会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说你不会结婚、不能结婚。


为什么呢?因为父母那个年代里必须结婚的两条原因——经济利益、性,现在都不需要通过婚姻来获取了。大家不要忘记,婚姻制度最早其实是一种经济制度,是一种更清楚的分配财产、标识财产所有权的方法,并不是因为爱情而开始的。

“爱情在婚姻中占有这么大的位置 其实是现代人的观念,所以婚姻这两个字其实内涵一直在变,只是大家一直没有想过这件事。


现代婚姻观中还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我”的变化,个人价值其实已经大于一个家的整体价值。


我记得我在学心理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他说社会中最小的单元是什么?我和我的很多同学都回答说, 那就是“人”啊,个人。 但是我的老师说不对, 应该是一个个家庭。 当时我还表达了我的不同观点,我认为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家庭,一个人就是一户人家啊,但十几年前我那位已经五六十岁的老师坚决不同意这个观点。十几年过去,现在他或许会同意这个看法,一个人就是一个家庭,而不是说一对夫妻加一个孩子才是一个家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