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凤凰WEEKLY
有温度 有情感 有趣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凤凰WEEKLY

中年庞麦郎:想赚钱,想结婚

凤凰WEEKLY  · 公众号  · 社会  · 2025-05-02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5000 元的演出费用转了过来。庞麦郎立刻转回去 1000 元,说是发红包,表达感谢和支持,说希望有机会以后再来。对方拒绝了,但他执意坚持,主办方不收,他就浑身难受。和我们聊起这件事时,他仍然双手合十不断摇晃,嘴里念叨,“收下吧,感谢,感谢”。

“发红包是白晓教你的吗?”

“白晓从来不会发红包。”他的语气里难得有了情绪。


一个人的“公司
白晓是庞麦郎之前的经纪人,两人相识于 2015 年,那时庞麦郎的人气已渐渐消退。他们一起赶凌晨三点的过路火车、住百元以下的小旅馆,为省场地费,白晓会低声下气向场地方求情。他也常叮嘱庞麦郎多接触媒体、上综艺、开直播,跟上时代步伐。白晓说,自己有两年几乎倒贴钱支持庞麦郎, 用青春陪伴一个人追逐偏执的音乐梦

但在曾与之对接工作的“未来俱乐部”主理人曹扬看来,别的不说,至少从专业能力上看,白晓“根本不懂音乐”。曹扬觉得,白晓更像是延续了过去在商演展会中的经验,而不是以音乐行业的标准去规划庞麦郎,“像是在玩过家家”。几年前,他向曹扬说 最多的是如何售卖庞麦郎联名滑板鞋。

这对“不够专业”的搭子在 2021 3 月分道扬镳——白晓未征得庞麦郎及其父母意愿,擅自在微博说,庞麦郎因长期精神压力已确诊精神分裂症,被强制送医治疗。此后他迅速出书,称相处这些年一直在“收集素材”。

“他说了我的病,对我不利 ”四年后,庞麦郎还是愤怒——此前他总说,自己不会生气,都可以理解,相信世界上都是善良的人。

我试图向白晓求证这些说法,但他一直没有接听电话。


庞麦郎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

复出后的庞麦郎一个人对接全部工作。

他的手机总是“叮叮咚咚”响个不停,不断有消息进来,是来自各地的演出邀约。

“好的,可以,谢谢 ”对于这些邀请,庞麦郎来者不拒。对方发来演出场馆的资料,他没等点开,立刻回复“可以演出”。他的回复通常很短,两个字或者短句,如果对方发一个咧嘴笑的表情,他会回一个“咧嘴笑”。

进入报价环节,他看起来不知所措。“有分成模式吗?”他在键盘上敲下这段文字,顿了几秒后删掉,换成拱手的表情,发了句“谢谢支持”。过了一会儿,他重新把问价和心底价位发送出去,退出聊天界面,又很快划回来,反复几次后,喃喃着,“她怎么不回啊?”

“庞老师,我们是诚心邀请您过来,所以我们有更灵活的价格模式。”对方终于回复。

庞麦郎静静地对着手机发了会儿呆。“好的 ”他敲了两个字发送出去。

对方的电话打来。这一头的庞麦郎,只在电话接通的那刻说了句“你好,我是庞麦郎”,接下来,又对着电话连说了几个“谢谢”“好的”,一句议价的句子都没有。

电话结束,价格敲定。

他也还是不太懂得应对媒体。我把最近一篇关于他的报道发给他看。他起初看得很慢,看了几段后跳转去回复别的消息,后面的部分草草划完,最后他指着第一句说,不要写他过气,“不要报道负面,但可以绯闻”。他说他接受我们的采访是希望澄清票房——贵阳那场演出后,“票房卖了 9 张”几乎成为“庞麦郎”的相关搜索词。

“但只是贵阳如此,其 场都卖得很好,有的售罄了 ”他小声说。

关于没有经纪人的问题,庞麦郎的解释是“忙,没时间,还没招人”。他说以后要招专业的人,有学历的人,至少高中以上,停顿片刻又改口说,大专吧。我追问如何判断对方的专业度,他重复了一遍问题——“怎么判断专业……”声音减弱,没有答案。

在关于公司和生病的问题上,庞麦郎总是沉默。他不愿提及过往,也拒绝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他说那只是耳疾,身体不舒服,休息了一段时间。

这几乎是我遇到过的最艰难的采访。他总是盯着手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如果在室内,这种“坐立不安”会更明显,他会不停催促一会儿要去哪里。有时我忍不住提醒,对着手机和别人说话可能不太礼貌。“那好吧。”他抬头回应了一句,继续看手机。他的话总是凌乱、含糊。我常常能发现其中的漏洞,推测出他可能是在编话。而当我试图还原细节和场景,校准事实,却变成对他步步紧逼的拷问。我们就这样费劲地对话,好像一场攻防战。有几次,房间的气氛让人窒息。

“你去休息吧,休息吧。”庞麦郎从不主动拒绝,这是他下达的逐客令。


在宾馆的庞麦郎

只有坐在车上时,他会变得开朗起来。或许逼仄狭小的空间,更能给他安全感。

他开心地告诉我们,汉中老家有樱桃树,长了很高,夏天快到的时候会结果子,可以带我们去吃。家里种了土豆,他喜欢吃土豆片。这次回家只有母亲在,父亲去帮人种药材了,不再做瓦匠,因为现在没人用瓦片盖房子了。接着他开始解释红瓦和黑瓦的区别,一个红的,一个黑的,黑瓦家里还有不少,现在很稀缺。他说自己平时也会网购,主要是给家里买洗衣粉,英文牌子,“ USA ,美国洗衣粉”。我问他这趟回老家能看到美国洗衣粉吗,他憨笑着说可以。我们约定, 5 月他来北京演出时一起吃涮羊肉。


新的“滑板鞋”
毫无疑问,庞麦郎是喜欢大城市的,尽管他曾经在采访中公开说不喜欢北京,他坚信北京有骗子。

在城市的大多数时间,庞麦郎做着两件事——暴走和逛商场。

上饶演出的第二天,我们去了四公里外的万达商场。“这是大商场。”他强调。

他绕着商场兜兜转转了将近半小时——先是在旁边的外贸小店逛了一小圈,接着反方向走到附近的写字楼前徘徊。过了一会儿,他终于走进商场,但只是横穿而过,两分钟内从另一个出口出来,回到外贸小店绕了一大圈,确认没有男装,又走回商场。

这次进入不到 15 分钟,他结束了上饶的商场之旅:买入一个 300 多元的腰包,说是要送给父亲;一双 599 元的皮鞋,准备自己巡演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