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扑克投资家
扑克财经旗下品牌,实体产业和金融领域第一新媒体平台。专注于挖掘行业、公司、人物等深层次内容,同时关注金融领域、企业相关的业务实操,服务于实体产业和金融人群,专为变革者打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扑克投资家

政府内部顶级研判:黄奇帆对于供给侧、去杠杠、金融改革等十一个重磅议题的剖析

扑克投资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04 19: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第二个,就是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是大家都会作为骄傲的一个指标来说的,但内行来看的话,这个指标恰恰是泡沫的表现。大家如果注意的话,2008年以前的十年,中国的金融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本身的GDP,占国民经济的GDP总量其实只有百分之四点几,但是到了2016年,金融业的GDP达到了国民经济的8.4%,翻了一番。


我们许多省或者一个城市,原来十年前、五年前金融GDP比重都只有3%、4%,现在8%、9%,本身也拉动了整个GDP的增长。如果金融比重有8%,今年金融GDP涨了15%,那这个8%到15%就等于整个GDP里边增长了1.2个百分点,如果GDP涨了7%,1.2就是金融业贡献的。如果没有金融业这个贡献,靠二三产业其他的想拉到7%,还拉不到,只有6%,或者只有5.8%,所以大家一般看到这个指标就认为自己发达了。


我要讲一个数。美国掌握着全球最多的金融资源,跨国公司、金融公司总部都在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市场是全世界的股票市场,大家炒股票炒出来的GDP交易费都算在华尔街、算在纽约、算在美国。美国过去10年金融业的GDP比重从来没超过8%,去年全年是7.6%,比我们还低一个点。那我们高了是不是就对呢?是我们胜过了他们吗?其实这就是泡沫的表现。整个欧洲各个国家的金融GDP在欧洲GDP里只占5%,日本GDP里边金融业也只占5%。


那我们怎么会有百分之八点几,而且就几年里面快速增长,大家甚至说出以后金融GDP比重全国要到10%,各个地方都在想把这个指标弄上去。大家知道什么叫脱实就虚,就是金融业不为实体经济服务。银行把钱借给小银行,小银行把钱借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把钱给了小贷公司,小贷公司把钱贷给各种金融业,自我循环,每一个钱转来转去多通道的转,多层次的叠加,每一个金融企业都要有点利润,都要有用工成本,这些成本就是金融业的GDP,所以金融GDP如果多了一倍,意味着把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转化为他们的利润了,转化为税收,转化为金融业的GDP了。所以额外的这三个点,正好是脱实就虚,实体经济增加成本,融资难、融资贵的经典表现,我们很少从这个角度批判这个说法,这是很经典的第二个指标。


第三个,就是许多金融企业互相穿透式的叠加。保险公司拿了一笔保费到银行这边杠杆一下,银行这边杠杆后,再到股市里杠杆一下。金融一定有杠杆,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金融业就是一个杠杆,就是透支、就是借钱,借钱就有风险,就要跟信用匹配。所以金融的本质一是融资,融资不是一比一融资,而是根据信用有杠杆的融资。有杠杆的融资多了,风险大了,就要防范风险的出现。


所以融资杠杆和风险防控是金融的关键。杠杆应该是直截了当的,任何一个金融单位,大体上跟某个实体经济服务对象,不管是一个农业企业、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就是一个金融企业借钱给你,一比三的杠杆,桥对桥路对路,大家清清楚楚。最怕的就是五个金融机构互相串联着最后借钱给了你这个实体经济,这个中间就出现了多通道、多杠杆,最后变成高利贷、高风险,不透明、穿透的风险。


大家都知道,发生在这一年里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广东宝能在2015年底动用400多亿收购万科25%股权。整个万科的市值两千亿,25%的股权就差不多500亿,它当时动用了450亿。然后大家就在讨论情怀问题和资本的原则问题,就争论。其实整个这个事情争论根本不在这些问题上,而在于资金来源的合规性、合法性,资金来源的杠杆性。宝能收购万科的资金第一笔钱,上百亿的钱是万能险 。什么叫万能险,不是正常的保费、健康险或者什么险,十年里边每年付钱,万一我生什么病了要赔偿我等等,正常的人生保险。


它实际上是一种理财资金,所有的万能险都是商业银行的门市部兜售给你,利息比银行储蓄要高。老百姓一看,本来有十万元放在银行里储蓄,但是现在银行柜台说你买个万能险,跟储蓄一样,但比储蓄还高两三个百分点的利息,万一你有事还能保险赔你,赔你个生命保险的品种,并且一年或者两年到时候可以兑付,还是把钱拿回去。老百姓都愿意把储蓄搬过来买这个,所以只要保监会同意保险公司发这个品种,一发你拿了十个亿就能发一百亿,一比十的杠杆。


这个钱是理财资金,是短期资金,炒炒股票也就拉倒了,股票买进买出是短期的,但是要变成登堂入室作为法人董事长的资本金是不可以的,上市公司不能今天这个钱明天忽然又没了,又撤回,上市公司颠三倒四不可以的,做法人股东的钱是长期资本,不能每天变动的短期资金,这是一个违规概念,资金错配的概念。


而且,这个本身就一比十杠杆,拿到了这个钱以后,他往银行一放,银行把它理解是正常的保险公司拿来的钱,是保费,保费是资本金的长期概念,长期资金概念。你拿一百亿来,我银行就借你两百亿,乘一贷二,就变成有三百亿。


从银行角度讲只是一比二的杠杆,从保险公司讲万能险一比十的杠杆也有合理性,基本是这个规则,但他一串通已经变成了30倍,然后这个杠杆的东西10个亿变成300亿,买了300亿股票可以融资融券,一比一可以变600亿,一比零点五也可以借他150亿,所以就变成了400多亿,四十几倍杠杆。高杠杆是各种通道的资金互相叠加产生的,那就把这个企业收购了,收购了以后万一成功,他当然发横财,万一不成功,这个高杠杆是高风险的。


一两年一到资金利息要还给老百姓,这边要还那边银行也要逼你还,所以这里面是不合规的。我讲这个就是说明,中国的高杠杆并不是哪个金融单位跟客户之间直接面对面的生意高杠杆,这个杠杆基本上是规范的,但是当把三个五个通道上每个通道都算合理的,当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一个稀里糊涂的高杠杆、多通道、高利贷的融资过程就出现了,这个也是一个问题。


中央批评中国金融乱像,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习总书记讲了,中国经济现在有三个失衡。第一就是产品经济领域供应和需求失衡,有的东西大家需要,生产不出来,供给侧供给不足;有的生产出来的东西又是大家不要的,库存多、产能过剩,这是生产领域。第二就是金融领域,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第三就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金融的失衡就表现在刚才说的这些都属于失衡的问题。


大家都要想一下,这个失衡的原因是什么。你可以理解这个失衡,可能是有一些银行行长道德出了问题,做了坏事,为了贪图不正规的巨额利益,或者某些民营企业掠夺社会财富,也有这个问题,就不正规的、指导思想不正确的企业有这么一种动机行为。但是,当一件事是比较普遍的面上都展开的时候,不能把事情简单的都归在企业或者经理的或者管理监督者的道德问题上。凡是普遍性出现的问题,一定和体制机制制度安排有关。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把这种造成泡沫现象、脱实就虚现象的制度安排要进行调整,形成有效的制度供给。


这里边讲制度是什么呢?就是为什么我们的M2会这么多?仔细分析,央行管M0,M0就是印货币,就是货币发行的总量,2008年的时候中国的M0,整个多少年积累的货币是3万多亿,到了2016年是30万亿,这8年涨了10倍。M0跟M2有一个乘数效应,一般是1:5,30万亿乘5就变成150万亿、160万亿就出来了。所以货币发多了,发多了就出来150万亿、160万亿,这个钱具体表现在银行。商业银行有了这么一百几十万亿存款资金,他如果把150万亿变成贷款贷给了工商企业,那天下大乱,工商企业就通货膨胀了,全社会通货膨胀了。所以人民银行知道这个钱多了,采取了四种非常也很有效的具体办法。


第一种,就是把存款准备金率很努力的、很大比例的提高。本来老百姓把钱存到一个银行里,存了一百万,银行准备金率10%,那就是90万可以贷出、10万交给人民银行储备。一个企业贷到了90万以后不会一天把它用掉,可能用了5万,85万又存在银行,银行又提掉10%,这样一个乘数效应层层叠加。一般100万的钱存到银行里,最终人民银行会抽掉百分之二十几的资金作为存款准备金,有七十几万贷出去了。现在人民银行把存款准备金率提到20%、21%、22%,这样的话就基本上100万放到银行里,银行只能拿60万贷出去,这样就等于收敛了银行资金对外释放。


第二种,就是即使60万亿可以贷,但是贷出去还是比例高,所以每年都会有个窗口指导。人民银行、银监会对各个银行都说,今年不管你有多少钱,你只能贷10个亿,增加10个亿的贷款投放。很多商业银行半年不到,就把一年的贷款指标用完了,后边就不贷钱了,有钱也不能贷,只能是有多少人还给他多少钱,他再贷出去多少,不能有增量,这也是一个行政性的控制。


第三种,人民银行有许多短期便利贷款,有许多货币工具在操作,就是银行采取很多办法在控制,控制的结果就使得通货膨胀不至于因为M0多,M2多,造成全社会的各种各样的吃喝拉撒睡都涨价,不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混乱,这个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但这个办法的结果会提高金融的利息,都要有成本的。


当一个银行明明有,比如说有一万亿资金可以放贷,只让放贷6000亿,那么4000亿干吗呢?银行一定会从表内变成表外。最近几年银行普遍出台的叫表外贷款,表外运行,委托贷款、委外贷款、理财资金,把不贷款的钱变成理财的资金。放在银行里要付利息的,存款的人是要拿利息的,他要赔本的,所以就去表外运作。这些表外运作,银行把钱表外运到谁手上?就是运作到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小贷公司,各种大银行给中小银行等等,这样一来金融掮客、金融秩序等等都复杂起来了。然后拿到了银行这些钱的企业几千个,这么一运作算下来他们都有GDP的,你的GDP比重就上来了。


从2008年到2014年,我们国家外汇储备一下子涨到了4万亿,38000多亿美元的时候,一比六点几的换汇,就差不多就是二十几万亿,所以我们这个30万亿的M0里边有70%甚至80%就是买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产生的。这是一个被迫的行为。你说外汇占款多了、外汇多,贸易顺差、资本顺差好事情,好事情就带来这些麻烦。所以大家分析这么个源头,大体理解国民经济通货膨胀宏观的、微观的、社会直观的现象和背后的机理,那么理解了这个,知道体制机制中的这些事情。


那怎么解决呢?也不复杂。外汇储备每个国家都在储备,别的国家储备外汇,为什么没有引发通货膨胀,没有引发M0的乘数效应呢?那是因为别的国家都是财政部储备外汇,财政部储备外汇,他的钱要么财政部自己有结余的钱,没有结余的钱他可以发特别国债,发国债发个20万亿,那是老百姓、企业现在手中有的钱释放出来,买了国债,他不造成通货膨胀,然后他这个国债20万亿买你3万多亿美元,那么这个外汇不会膨胀,没有乘数效应,他不是印的钞票。


所以体制如果调整一下,利益格局调整一下,就会解决。欧洲如此、日本如此、新加坡如此、英国也如此、香港也如此。我讲这个意思就是,改革是解决一切矛盾、一切困难、一切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现象的杀手锏、不二法门。为什么中央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改革和开放呢?要义就在这。凡是长期存在的,凡是广泛存在的矛盾,往往和体制有关,解决的办法就从体制入手。


如果不从体制解决,不从源头上解决,不从制度安排上、供给制度上解决,那这个问题不断的泡沫出来,然后你就在尾巴上、在泡沫上不断的去洗澡,不断的去修枝剪叶,忙得不亦乐乎,事倍而功半。实际上,去杠杆的要害,一个是资本市场扩资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市场化补充的问题,另一个是金融系统去杠杆,源头在M0,在M2。


五、关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的问题


为了发展,大家都在忙招商引资,这个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不二法门。从80年代深圳特区一直到沿海地区90年代、新世纪以后全中国到处都在讲招商引资。眼下招商引资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在新常态下,其实有效供给的工商产品、工商项目的确不怎么多。好不容易有点项目,每个地方都看得非常紧,所以内陆到沿海挖墙脚来招商很难,沿海小一点的城市到深圳广州上海等大城市去招商也很难。在经济热度高的时候,大水冲过来,各种各样的鱼、虾米,层层叠叠都有,大城市把大鱼捞了,剩下的中鱼、小鱼、虾米拿在手上意思不大,会主动转给内陆地区,所以互相招商引资这种现象很普遍。现在这种行为方式很难奏效。


第二个特点,以前招商引资开大呼隆的会议。一般都愿意去把全世界的厂商请过来开个大会,领导讲讲话,介绍介绍投资环境,这种粗放的活动方式,现在其实不会太奏效。所以最近这一类活动各地大大减少,不是大家没热情,是这一类活动不实用了。第三个特点,以前招商引资大家会用低成本招商、粗放型招商,砍胳膊砍腿,税收给你让了,土地可以很低的钱甚至不要钱,劳动力压低成本,各方面给人家以帮助。如今,真干得好的企业已经不是最需要这一类恶性低成本招商,这些办法现在都不是最有效。今天跟你们讲几个现在用得比较好的办法。


第一个方式,是用产业链来招商。比如我在重庆,前几年重庆这个地方一台电脑都不生产,为什么能把重庆的电脑现在搞到中国之最?全球一年笔记本电脑的销售和生产量是1.8亿台,一半在上海、苏州、福建和广东等中国沿海城市制造,内陆西部是没有的。沿海做这个是加工贸易,从外边把零部件原材料运到沿海很方便,加工完了大进大出,我在上海待过,很清楚这些情况,到重庆以后就发现要想沿海的加工贸易或者世界的这种产业集群到内陆来,必须解决物流问题,必须让他的产业链垂直整合就在一个地方一下子解决掉。


所以,我跑到硅谷去跟几个笔记本电脑的大企业谈判,就说你到我这来搞几千万台电脑,我一定在两年内把几千万台电脑80%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重庆本地化,半小时车程全部可以运到,如果达不到一切物流成本我赔你,这就是赌一把了。但是我也想过,如果几千万台电脑在我这边生产,一切零部件厂商一定奔着我来,我不用招他,因为全球的1/3电脑在我这儿,衣食父母在这儿,他不到我这设厂还到哪儿设厂。但是你如果只搞500万台,一个零部件厂可以顺应两三千万台,到你这规模效益不好。


所以就是零部件原材料一体化整合,跟整机厂说有零部件,整机厂同意了我跟零部件厂去开会,一年开一次,开一次就来个几百家,三年开了三次,来了一千家。所以重庆现在有一千个笔记本电脑的零部件厂商,已经连续生产四年了,每年生产六千万台,等于全球1/3,这个基地就起来了,整机和零部件加起来就有四千亿左右的产值。这个招商就靠产业链,把产业链完整齐全,亮到明处,包括销售结算整个都要说清楚。


再讲一个例子,就是重庆的汽车。重庆原来有一个长安。中国的汽车厂很奇怪,一个省一个,上海有上汽,一汽、二汽、北汽各种汽车公司都不去上海开厂,上汽也不会到一汽、二汽的地方去,大家各占一个。然后各个省如果招了上汽,一般不会再去招一汽、二汽,因为有面子问题,把你大头招来了,不能去招别人了,这个是不对的,要集群。


所以我们招笔记本电脑上中下游产业链一体化,把全球所有的做电脑的企业都招来,同类项集群,然后,这个集群既可以为这个公司服务,也可以为那个公司服务,这样规模效应会比较好。汽车也是这种集群,重庆有一千多个汽车原材料工厂,百分之八十几的汽车原材料本地造。除了长安以外拉来了12个国内外汽车厂商,上汽、北汽、二汽都在重庆做,每个都做了几十万,还有外资企业5个,这么一来这个集群堆在那里,零部件又是扎堆供应,成本比较低,越成本低大家越是愿意来,形成了一个六、七千亿的汽车产业集群。


重庆汽车产量已连续3年排第一,去年生产330万辆,第二名上海,240万辆,第三、第四是一汽二汽所在的吉林和湖北,这正是因为集群产业链的集群和同类项的集群形成的。我举以上两个例子,就是说产业链集群是一种合理的招商方式。


第二个方式,是顺应资源市场配置招商。比如重庆产页岩气、天然气,那么挖页岩气的企业可以定向招商,因为许多地方想搞天然气加工没有天然气资源,天然气还像有粮票的时代抠门抠得很。比如一个省,实际需要5000亿方天然气,才能满足目前各个城市的使用需求。我们全国能源里边天然气的比重只有7%,像美国欧洲达到百分之二十几,我们煤炭的污染、能源的污染,需要天然气来解决。所以我们就因地制宜,招了几百亿的页岩气的投资。


去年全国页岩气全部产量60亿方,重庆出了50亿方,今年预计全国的产量会到100亿方,重庆能出70亿方,预计到2020年全国能出300亿方,重庆至少能出200亿方到250方,我们几百亿上千亿资金投在页岩气里,是全国页岩气投资开发的主战场,占了全国的2/3。同样,有了页岩气以后天然气多了,天然气是一个很好的燃料,也是化工产品,凡是要用天然气做燃料的工业,或者拿天然气做原料的一些高科技化工厂都可以沿着这个招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