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作者林宛央分享了她的假期消费观以及个人消费心理变化的过程。她指出在消费过程中,很多人被欲望和面子裹挟,形成虚荣心,购买物品往往是为了别人的评价而非实际需求。她鼓励大家跳出这种消费模式,坦然面对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不为他人的眼光买单。她强调金钱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真正的幸福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主题
作者分享消费观,呼吁跳出为别人评价买单的模式,追求真正的幸福感。
关键观点2: 文章提出的消费心理变化过程
从被欲望裹挟到形成虚荣心购买,再到理性消费,接受自己,不为他人眼光买单。
关键观点3: 作者的消费观变化
作者从冲动消费到理性消费,懂得赚钱重要,但面对欲望更重要,金钱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
关键观点4: 作者的建议
作者鼓励大家勇敢面对自己,接纳自己,按需消费,追求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正文
这个喜欢购物的女孩呢,每次都会对其他人说:
“你们都不买点东西的吗?
好不容易出来玩一趟,就是要花钱才对嘛。
”
再加上导游在旁边也凑热闹,一些原本没有购物需求的人,也就开始陷入买买买的欲望中。
到了行程的最后一天,坐在曼谷王权免税店的门口时,团队里有个人过来和我聊天,说她觉得心很累。
我说你可以不买的啊,因为我们这个团是纯玩团,没什么强制消费。
她摇摇头说,可是,
我自己会强迫我自己。
人人都在买,我不买就显得我很没有钱,很小气,很没见过世面,我不喜欢被人用那种异样的眼光打量,不,哪怕别人心里那么想一想,我都觉得受不了。
很早以前,公司的人一起到国外旅行,去逛巴宝莉、LV、香奈儿这样的店,有一个女孩是的确有需要,所以买了一个包,还有一个是帮朋友带,所以也买了不少东西。
同行中,另有一个女孩看到她们两个人都买了东西,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买就会被看不起,所以明明没需求,也还是硬着头皮买下了一个包。
她说你不懂,我享受的就是买下这个包时被人高看一眼的滋味,我不想被人说,你看,那个女孩连LV都买不起,还敢出来旅游,真让人看不起。
怎么说呢,我理解她的感受,因为事实的确如此,团队游时,若一个人买了许许多多东西,就会收到不少艳羡的眼光,那眼光传递出一个这样的讯息:
她好有钱哦!
而那些什么都没买的,用不着别人去评价,她自己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我不如人家”的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