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几届文博会,AI热度不断,既让那些囿于玻璃展柜的文物突破时空结界,也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赋能内容创作。
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文博会的重磅“新朋友”。除了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等实体文创产品,国博此番还带来了“衣见如故”AI换装互动装置、“中华文明云展”小程序等文物活化最新成果。
记者体验发现,只需轻轻一点屏幕,明永乐皇后九龙四凤冠袆衣、初唐刺绣半袖间色裙、晚唐花钗大袖襦裙等古代服饰均可“试穿”。据介绍,“衣见如故”装置一面通过数字采集技术复原传统特色服饰,另一面利用影视技术采集专业演员动作,结合AI换脸算法采集观众脸部特征,融合生成一系列有趣的照片和视频,给观众“一键”穿越千年的新奇体验。
“中华文明云展”则以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夏商西周时期为主要内容,由数智人“艾雯雯”带领观众沉浸式观展,将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彩绘雁鱼青铜釭等精品文物活化展示。
“线下观展或因展厅偏暗、或是游客太多,文物上的铭文、内部的构造纹路不一定能清晰看见。通过3D建模,形成高清的图片、动画视频等,结合AI数字人的知识点讲解,观众足不出户,就能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国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借AI之力“焕活”文物,腾讯今年带来的“了不起的甲骨文”是又一典例。
据了解,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了不起的甲骨文”即是安阳市与腾讯合力研发的以“甲骨文破译与传承活化”为主题的微信小程序,以主题闯关等互动形式,面向公众普及甲骨文知识。此外,双方还合作进行甲骨文的文字识别图像处理研究,开发了143万字的甲骨文单字数据库。
“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序页面
近两年,“具身智能”作为AI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体,成为又一市场焦点。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与环境实时交互,在物理世界中执行各种任务,相当于使AI获得了“肉身”。
今年文博会新设人工智能展区,除了一众大模型企业,广东机器人“七剑客”、深圳机器人“八大金刚”等熟悉的身影也纷纷亮相。乐聚机器人、工匠社机器人共同演绎咏春拳法,浙大海创人形机器人演奏钢琴,新疆三力智能机器人展现书法、绘画,广汽第三代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更是现场用古筝奏了一曲《小城故事》。
记者走访发现,作为深圳“八大金刚”之一的数字华夏,其明星机器人产品“夏澜”的特色在于拥有仿真人脸,灵动的一颦一笑尤令现场观众惊叹不已。公司成立仅一年,“夏澜”已广泛服务政务大厅、银行网点等场景,2024年完成数十台商业交付。
“今年是数字华夏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我们来就是为了现场揽订单的,也期待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带来更多商机。”数字华夏相关负责人吴为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