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癌症的多因素综合作用发病机理,以及饮食习惯与癌症之间的关系。文中列举了七种易致癌的饮食习惯,包括吸烟喝酒、无肉不欢、炸烤腌咸、过期霉变、烫饮烫食、喜食槟榔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提醒人们避免这些习惯以降低患癌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章概述了癌症的多因素发病机理,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文章指出癌症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因素(内因)和环境因素(外因),而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等。
关键观点2: 文章详细列举了七种易致癌的饮食习惯。
文章列举了吸烟喝酒、过多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炸烤腌咸食品、过期霉变食品、热饮烫食、喜食槟榔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不良饮食习惯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
关键观点3: 文章强调了避免致癌危险习惯的重要性。
文章提醒人们注意饮食习惯,避免不良饮食习惯,以降低患癌风险。尽管科学饮食不能保证肯定不得癌,但可以帮助降低患癌风险。
正文
红肉(摄入)为2A类致癌物;加工肉类(摄入)为1类致癌物。
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肉是红肉,含很高的饱和脂肪。
相对应的是白肉,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做熟之前呈现出来的颜色通常是浅色(白色)的肉类,比如鸡鸭鹅肉,鱼虾贝蟹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红肉归在2A类致癌物清单中,
嗜食红肉会增加大肠癌等的风险
。
但这并不是说不要吃红肉,红肉富含矿物质尤其是铁元素,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12、硫胺素、核黄素和磷等。
红肉和白肉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白肉来替代红肉,红肉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红肉可以吃,但要适当控制量,不要嗜食
。
加工肉指的是经过加工的肉,具体来说就是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比如香肠、热狗、火腿、腊肉等。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中,加工肉类(摄入)归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食用加工肉制品
可导致大肠癌/明显增加患癌风险
,建议尽量吃新鲜肉。
偶尔满足一下问题不会太大,但要知道,致癌没有所谓安全剂量,只是概率大小不同罢了,能少吃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