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周刊

AI、建模、数据为王:当理工男在拼多多卖上“土特产”

三联生活周刊  · 公众号  · 杂志  · 2025-05-19 12: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蒙自位于云南东南部,北回归线穿境而过,日照充沛、气候暖湿,适宜水果生长。蒙自的蓝莓、枇杷、杨梅、猕猴桃都很好吃,石榴更是籽粒晶莹、清甜爽口,属上乘品质。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蒙自当地有不少人卖水果,李庚旭也跟着邻居做起了水果电商。正赶上电商初兴的红利期,第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30万元,毛利率50%。李庚旭信心大增,从此认准这条赛道。如今,他已在水果电商领域摸爬滚打十余年,妥妥的资深玩家。


云南的石榴品种繁多,其中味道最好的是绿籽石榴


“其实踩过不少坑。”李庚旭坦言,自己2014年起做电商,生意时好时坏,平台换了又换。直到2018年试水拼多多,一款应季的雪莲果单月销售10万单,创造纪录,他才算找到“靠山”,便把事业重心转了过来。


有了好的平台,还需要技术加成。农产品有个特点:毛利看起来高,一算净利润,却可能是负数,年底算总账,商家还要倒赔几百万。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老玩家也未必说得清。程序员出身的李庚旭就想用到编程将各个环节里的失误和隐患都找出来,然后数据化、可视化,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


说干就干。李庚旭开始琢磨代码,疯狂时每天只睡5小时,“仿佛又干回了老本行。”只是这一次不再迷惘痛苦,而是充满期待。最终,李庚旭搭建了一套涵盖果品、工人、纸箱等多个维度的AI系统。


李庚旭和他的同事


“通过它,一颗果子从采摘、包装到销售、售后,整个过程中的数据一目了然,我们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具体到某个链接是亏是赚,都能迅速算出答案。”李庚旭介绍。由于这套系统是依据拼多多的特点定制的,又运用了人工智能,李庚旭将其命名为“拼智”。


“只要有好产品和优质供应链,利用拼智,就能实现电商运营自动化。”李庚旭说。他的店铺旺季每天能卖出1万单以上,淡季也有7000多单。


拼智还导致了鲶鱼效应。蒙自本地商家逐步摒弃卖水果全靠“地头跑、嘴巴甜”的老皇历,开始拥抱AI技术、拥抱新的经营理念。这或许是李庚旭回归的最大意义。当初这个在大厂敲代码的年轻人不会想到,自己会在熟悉的故乡,用代码编织数字神经网络,催生出新质电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