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时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的阶段。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此为指导,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并进一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文件,推进了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与分类、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等全面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审定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正式拉开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大幕。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次问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提出着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着力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着力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推动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着力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着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动下,推动国企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确定的重要改革任务高质量全面完成。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的征程。这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2023年开始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到2025年完成。
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背景下,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进一步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的“承上启下”战略意义。一方面,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上,在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基础上又一个具有攻关意义的深化改革行动,行动计划时间又是“十四五”的最后三年,再加之2024年总体完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布置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因此,2025年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全面深化改革、完成“十四五”规划具有重要的“承上”意义;另一方面,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对下一阶段全面改革任务作出了进一步具体部署,2025年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的一年,因此2025年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对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具有重要的“启下”意义。
与之前相比,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更加强调在增强国有经济产业引领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深化改革,更加强调以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安全支撑力,更加强调加快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强调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化改革,更大力度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2024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98%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子企业建立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
以实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推进聚焦“两个核心”
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这是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路径和主攻方向。
不仅如此,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还具有重要的宏观经济战略意义,是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在钢铁、船舶、海运、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由2012年的89.5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71.9万亿元,年均增长13.8%。2024年,全国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营业总收入84.7万亿元,利润总额4.35万亿元,应交税费5.88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00%、98%、75%。中央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的布局比重超过70%。近年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2.1%,2024年投资达2.7万亿元,占总投资比重首次突破40%。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与新时代新征程上国有企业承担的重要使命还不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仍然相对滞后,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还有待强化,国有经济“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仍然存在,与党中央关于推动“三个集中”、聚焦“两个核心”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在下一步改革中进一步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