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彭心是一个对产品品质有着强烈追求的人,奈雪最初的研发体系也是以她为主,她是一个极致的产品主义者,不但有良好的
审美
,也有能力去细细打磨自己的产品。换句话说,看似门槛很低的新茶饮,
在入行时就设下了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门槛--创业者的天赋
(审美、造诣等)
,只有灵活的对调卖家与买家的位置,创业者才能第一时间洞察并解决消费者的需求。
但这样的天赋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当市场淘汰掉无利可图的品牌之后,剩下则是高手之间的对决。他们都明白,现在的茶饮不仅仅是口味上的竞争,更多的是
产品、文化、服务
、
空间体验
等多维搏杀。品牌较量的同时,新茶饮在空间和消费上的体验也被推上一个新的层次,奈雪的灯光是爱马仕灯光设计公司设计,店面几乎都在200平以上,且不说300万的装修成本,哪怕收银小票、店招、slogan、原材料产地这些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品牌发展的致命伤。
即使原材料、生产工艺标准化,也会受到人力的影响,人员流动也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而花在培养“老手”以及管理上的时间与金钱对品牌来说同样是高额的成本。以降低体验的方式削减成本不是良策,资本形成的护城河也只能保一时周全,聪明的品牌不止在门店上做文章,布局供应链,建立人才储备中心,都能在竞争中为自己谋得优势。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的茶饮消费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内被低估了,新式茶饮的崛起将中国茶和奶茶进行有机的结合,焕发了“茶”的第二春。光从市场规模来看,茶饮市场在整个茶叶市场占比不足三分之一,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这样的潜力是否意味着行业会迎来爆发增长,这点尚不明朗。
先来聊聊消费者为什么会喜欢新茶饮。
有人总结过以下三点:
品质、调性与创意
。品质这点最好解决,原料上乘口感不错,基本就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调性的打造则相对复杂,是各方面综合形象所传达的美誉度。创意带来的红利虽然很直观,但很难复制,比如奈雪的茶加欧包,茶颜悦色的中国风、答案茶的盖子等等...说的通俗一点,这样的产品必须要有质感、有品位、值得拍照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