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面对困境,快时尚品牌如何应对?
一线城市人力、铺租成本上升,快时尚品牌也不再高高在上,开始放下身段到二、三线城市开店。据统计,2016年十大快时尚品牌(C&A、Forever 21、GAP、H&M、MJstyle、MUJI、NEW LOOK、Uniqlo、UR、ZARA)在中国内地新开门店415家(不含升级重开门店)。其中210家在二、三线城市,占比约50%。快时尚品牌下沉二、三线城市开店,可更大范围扩大品牌知名度,同时也有更好的要价能力。
近年来,快时尚品牌大举进军电商,Inditex集团的ZARA及多个副线品牌均在天猫开设旗舰店,Uniqlo连续多年成为天猫双11促销的经典案例,2016年双11更被爆买至关店。H&M则始终坚持不进驻第三方电商,而是打造自己的官网销售平台。
为应对消费升级的趋势,快时尚巨头纷纷推出高端品牌,如ZARA的高端品牌Massimo Dutti在广州已经开出了三家门店,H&M的高端品牌C.O.S也在天环Parc Central开出广州首店,迅销旗下的高端品牌Theory则进驻大牌云集的太古汇二层,其一件外套售价可达几千至上万元。虽然由于知名度不高,这些副线品牌人气较主线弱很多,但不少消费者却发现,这些品牌虽然定价较贵,款式更新相对缓慢,但质量却靠谱很多,成功吸引了一批中高端消费者掏腰包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