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31年,温北英出生在粤西新兴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新中国尚未成立时,匪患十分猖獗,而温北英的父亲就是死于匪徒之手。
少年时期的温北英十分勤恳好学,24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肇庆师范毕业,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本来以为苦日子终于熬到头的温北英怎么也想不到,还没教两年书,却沦为了政治风暴的牺牲品。
1957年的一天,还在课堂上教着书的温北英被莫名地打成了“右派”,校长不允许他再教书,还把温北英发配回老家石头冲村务农。
▼
如今的石头冲村家家户户都是砖瓦小楼
回到村里的温北英郁郁寡欢,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于是有人给了他一批鸡苗让他养着玩,温北英突然萌生出开一个养鸡场的想法,说干就干,于是他开始试着养起鸡来。
可老天想让你不顺的时候,你喝口凉水都得塞牙,温北英是养一批死一批,前后养了三批鸡苗结果全都因鸡瘟死光了。
在那个一日三餐食稀粥的年代,不光人吃不饱,鸡也没吃的。可温北英偏偏不信邪,
他把家里所剩无几的口粮分出一部分来当作饲料,还带着儿子到河里捕捞些小虾给鸡补充营养。
▼
不仅如此,温北英还冒着危险上山采集草药给鸡防病,
甚至为了让鸡群度过寒冷的冬天,他又在自家老宅的墙壁上砸了一个窟窿,让鸡群可以自由自在的进出取暖。
温北英一家老小像侍奉主子一样侍奉鸡群,毕竟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这群鸡可是全家人的希望,然而,失败可不管什么希不希望,它想来就来。
正当这批肉鸡准备上市时,瘟神再次降临,温北英看着一只只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病鸡,再看看家中早已底朝天的粮缸,他痛不欲生,一家老小抱头痛哭。
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却传来一些关于温北英的风言风语,村民讥讽他不务正业,是个二愣子,学什么不好,非要学养鸡,现在栽大了吧。
▼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的言语,温北英心碎不已,又看看饿得头昏眼花的儿女,他必须得强忍着不能垮掉,幸运的是,妻子梁焕珍始终无条件地支持他,于是温北英决定拿出最后一点积蓄,再赌一把。
后来温北英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能手,赚了不少钱,曾经讥讽过他的村民,反过来低三下四地请教他养鸡技术,
晚年的温北英回忆起那段往事时,他说其实他很感谢那些嘲讽过他的人。
一个养鸡的农民居然在30年前就实践了“轻资产”模式
到了1978年,温北英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与鸡一起生活了20年,自然是教不成书了,于是他被安排到新兴食品厂当养鸡技术员。
▼
温北英与同事合影(左二)
话说二愣子性格在温北英身上表现的是淋漓尽致,在那个年代,技术员可是政府的宝贝,可温北英在食品厂干了五年,毅然选择了辞职,因为他想搞一件大事情!
原来从1983年开始,温北英就敏锐地察觉到政策松动,经商的风气正在慢慢形成,恰好此时儿子温鹏程也刚刚高中毕业,于是他二话不说,带着一家老小跑到簕竹农场安家落户,准备找一块地方实现他一生的抱负。
温北英联合七户农民,再加上儿子温鹏程一共八个人,每人集资1000块钱,筹办起了簕竹鸡场,这也是
“七户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