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3年8月,是我在达晨创投的最后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严重失眠,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工作成了无法承受的压力。我觉得,做GP非常累,要干得好,就得拼命,在达晨创投呆了13年,有过60多家成功投资案例,也坐到了合伙人的位置。
在普通人看来也许已经功成名就,但那一年,我因为看中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放弃了所有的奖金和价值2亿元的股票,毅然辞职,成立了启赋资本。
启赋成立开始,便承载了「产业互联网」的投资主题,当时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发展得如火如荼。而进入2016年,互联网成为资本寒冬的重灾区,但启赋资本仍然不改初衷。从创业之初认定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到现在仍然在持续。
这和我的投资逻辑不无关系。
我认为,投资要看中长期的趋势,至少要往后看三年,而不是半年的风口。我们谈做五年规划,可能不太现实,因为现在变化太快了。但不管怎么样,三年一个周期还是可以看到的。
反过来说,启赋资本没有投被认为是风口的VR内容行业。理由是,把传统内容转化为VR内容,在技术上非常简单。优酷、乐视等大平台之所以还没有大举进入,是因为市场本身的发育程度还不够,一旦时机成熟,大平台一拥而上,VR内容的创业公司很难找到竞争优势。
启赋资本总体来说投资比较稳健,在大趋势拐点没有形成之前,启赋资本不会大规模下注,虽然会适当地做一些布局,但核心还是放在看得比较清楚的领域。
每个投手都有自己的投资逻辑,而我喜欢投在拐点,因为拐点最能代表机会。
比如,投资「太阳鸟」是看到了国内游艇行业未来的发展,「恒泰艾普」投的是企业本身转型的时点,而最令傅哲宽引以为豪的「圣农发展」则是投资在了企业的好时机、市场的坏时点,以较低的价格进入了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企业,这正是市场环境带来的拐点。
基于这样的投资逻辑,2013年10月份到现在,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合伙人和团队,共投资了上百家公司,投出了一批比较好的项目,所以获得了行业的认可。
2
成功企业家身上的4个特质
每一个机构,或者每个投手都有自己的一些选择标准,没有对与错,我在这里分享一下启赋资本在团队和项目选择方面的一些观点。
投资标的的选择,主要是选择投什么样的人?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还是有一些成熟的标准。
1.具有企业家精神
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在创业过程中,有自己的产业理想和抱负,想在自己行业里面作出一点事情,或者能够为这个行业的改变做一点事,所以对于自己行业有很好的理想,或者愿景。
这类的创业者都有一个共性,即专注,从创业到成功都只做一件事,不会做第二件或者第三件。我个人认为有创业精神或者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他们在创业初期阶段都是非常专注的,只有专注才能真正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创业也是一片红海,在北上广深,同样一个行业,同样一个模式,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创业公司都在干同一件事,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三心二意在整个竞争中不太容易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