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相较于去年WAIC,今年我们看到各大人形机器人厂家相继在开发工业、商业、家庭等应用场景,
优必选、Figure与汽车公司开展实训、达成合作,特斯拉Optimus二代也将首次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亮相,此前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提到预计明年将有上千台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人形机器人量产有望渐行渐近。
后续催化 :
1、8月21日世界机器人大会;
2、特斯拉供应商定点及不定期视频更新;
舍弗勒交流要点:
1、 人形机器人产品和送样情况:
人形机器人产品包括行星滚柱丝杠、微型滚珠丝杠、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跟T合作的是行星滚柱丝杠,其中8000Nm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已经拿到定点,这个型号另外一家是杭州新剑。T的丝杠有四款需求,型号是分开的分别定点,不然四个型号所有供应商都要开模消耗很大。1个型号对应2-3家供应商。
2、 T机器人丝杠的品类、价值量、未来降本预期:
行星滚柱丝杠有标准式、差动式、循环式和反向式四种,国内大部分是标准式。机器人用的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成本较高,约为1万元+/根,国产价格约为8000元/根;预计中等规模(10万台机器人)量产成本能下降至当前的1/5-1/6,大规模(100万台)量产时成本能下降至1/10,基本到极限了。
3、 丝杠的技术壁垒和加工方式:
技术壁垒在于制备工艺,直接决定着目前的丝杠成本。舍弗勒拥有完整行星滚柱丝杠的加工工艺储备,能够快速开发出客户需求的丝杠;难点是既要保障效率又要保障精度。精磨能够将行星滚柱丝杠做到G1,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精度G7-G10即可,机器人精度要求G5-G6。设备是根据制备工艺选型的,也算是个壁垒,舍弗勒买设备相对容易。采用通用磨床可以加工丝杠,但是对于加工良率和效率是挑战。目前的加工工艺是先车再磨。国产磨床精度可以达到,但是比进口磨床效率低,看怎么选择。此外刀具和模具需要定制,这个投入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