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据前辈口口相传,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苦逼的策略分析师,日出而作,月落不息,苦练 《葵花宝典》和《屠龙刀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新财富’杯华山论剑中一举发威、技惊四座。能入行的,没有笨人。能入门的,没有懒人。想拿奖?唯有能拼命的猛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广发策略】全面取消交往限制:对欧出口突围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公众号  · 股市  · 2025-05-07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贸易战正在加强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



(一) 产业链具备互补优势,中欧存在合作的基础

中国和 欧洲产业链具备 互补优势,存在合作的可能性:

1.欧洲对通胀的担忧。 随着欧洲进入降息周期、俄乌冲突造成能源价格高企、德国的“财政火箭筒”可能会导致欧洲对通胀持续性的担忧。考虑比利时(通过Euroclear)和卢森堡(通过Clearstream)的代持,中国仍然持有大约1.55万亿美元的美债,如果后续抛售美元和美债,买入欧元和德国国债,欧洲央行能够维持低利率和低通胀。


2.欧盟对中国商品倾销的担忧。

(1)从欧洲领导人的表态来看,最主要担心中国进入美国消费者市场的渠道减少可能会促使中国企业向欧洲出口更多廉价金属、化工产品及其他商品,加剧欧洲对倾销的担忧。

(2)根据Grand Continent在2025年3月11日-2025年3月14日的问卷调查,“为应对俄罗斯和美国,欧盟应接近中国?”的问题中, 持不太同意想法的欧洲人,主要集中在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顺差较大的国家,例如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德国等,可能也反应了欧洲对中国倾销的担忧。

3 )但是,仍然 存在贸易顺差较大,但是却相对亲中的国家,例如西班牙。 西班牙近年来获得了来自中国企业数十亿欧元的电动汽车工厂、电池工厂和可再生能源投资,宁德时代、德赛西威等新能源产业链相继在西班牙建厂。

(4)中国 和欧洲存在产 业链互补: 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例如纺织、中低端机械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新兴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具备显著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欧洲在高端制造领域,例如精密仪器和航空航天,以及工业服务领域,包括研发设计和知识产权服务方面,依然保持领先地位。

(5)随着企业密集出海欧洲,中国对欧洲国家的顺差已经下降 ,但后续确实一方面可能需要加大对欧洲药品、奢侈品、高端机械设备的进口,以降低顺差额。另一方面推动部分企业积极出海,通过合资建厂,加强与其他欧盟国家合作。

3.欧盟对中国的进 口依赖越来越 大、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依赖越来越小。

(1)中国出口欧盟金额占中国总出口金额从2008年初的20.2%,下降至2025年3月的14.4%,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依赖减小;

(2)欧盟进口中国金额占欧盟总进口金额从2008年初的14.0%,上升至2025年2月的21.5%,欧盟对中国的进口依赖不断加大。



欧美关系裂痕增加:美国单边主义的系统性冲击,欧洲开始战略觉醒

1.特朗普第二任期延续并强化"美国优先"战略,其政策组合呈现两大新特征,这种转变对欧洲造成了经济以及军事上的压力:

(1)在安全领 域减少对北 约的承诺,要求欧洲承担更多防务开支。 特朗普对北约的"有条件保护"政策:一方面,其威胁要求成员国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5%,导致德、法等国2024年防务预算激增;另一方面,美国单方面调整乌克兰军援策略,暂停对乌"爱国者"导弹系统交付,迫使欧盟紧急启动"欧洲和平基金"填补缺口。

(2)在经贸领域扩大关税武器化运用。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通过3690亿美元绿色补贴吸引欧洲企业迁移,欧洲产业空心化风险攀升,德国汽车产业对美出口因关税成本增加导致利润率不断压缩,迫使大众、宝马等加速在美设厂。2025年3月对欧盟钢铝全面征收25%关税后,更威胁对葡萄酒等产品加征200%惩罚性关税。

2.这种安全承诺的摇摆直接催化了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2024年6月,欧盟通过《欧洲国防工业战略》 ,并且德国于2025年4月1日正式启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永久性海外驻军计划——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装甲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