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个人觉得,互联网金融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目前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所以期待行业的环境一下子变好,也不现实。跟其他金融机构一样,互联网金融机构依然会面临着严峻的外部环境考验,假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会被清理掉,有薄弱环节的公司会被行业淘汰出局。未来,互联网金融就是在这样监管很强的环境下,要不断地调整和转型,真正具有自己独特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属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断强化内功,只有这样,才会在行业监管下发展的更加长远。
记者:
当下,互联网金融业界对监管早有预见,并纷纷转向金融科技的定位。金融科技、FinTech的概念最近两年很是风靡,很多互金公司都把自己定位成了金融科技公司,宣传着金融科技的定位,其实大多做的业务却仍以传统金融业务为主。那么,当下的金融科技存在哪些问题?金融科技如何监管?
张明:
互联网的金融科技就是充分地把互联网最新的技术创新与金融业相结合,在以下几个领域,有着很好的合作前景,比如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来进行个人或机构的信用监管,像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的确在个人信用具有着很难替代的优势。但是现在很多公司打着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牌子,却做着传统的金融业务,没有太多的价值增值。
最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提到加强金融监管,就是要压缩银行的引进行业务,让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要回归到主业上,所以,这对整个引进行业务是一个打击,换句话说,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只做传统的引进行业务,比如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通道业务,或者银行把自己的钱委托给外部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委外业务,未来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压。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假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将受到很大的冲击;第二,即使有着很好的金融科技,但是适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在现行体制下有没有触碰到监管的禁区,有没有和传统的金融机构形成很大的竞争,这也是未来金融科技公司将面临的挑战。当然,最好的就是既有自己过硬的技术,同时符合中国市场现实,又能为当前监管部门所接受,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举个例子,个人作为长期的金融研究者,却对ICO数字货币的前景并不看好,觉得其背后的泡沫很大,像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真的成为货币还是会面对很大的挑战,所以,有些金融科技的概念是被炒得太热了,未来会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金融科技势必还将发展到更多新的阶段,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将更多地被应用到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的角色,催生出诸如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等新的前沿领域。
记者:
现在很多数字金融机构都是混业经营,比如其中有些机构几乎什么领域的牌照都有,这样的情况下,现在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框架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行业发展,面对不断加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全牌照企业,政府该如何监管?是不是还适合分业监管?
张明:
最近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一项最大的成果,就是在传统的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之上,在国务院成立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的核心目标就是想把过去的分业监管,及存在监管漏洞的真空地带基本覆盖上,之前三会做的是机构监管,但是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是要突出功能监管,突出对金融业务监管,所以,将来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会在监管协调方面,对一行三会有约束作用,同时也会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