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财经

西凤酒再喊三年200亿!“隐藏”营收的张正,又画“大饼”?| 酒业内参

新浪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25-04-23 08: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3% 。作为跨过“百亿大关”后的第二年,西凤酒的业绩表现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

然而,张正却并未透露具体销售数据,“ 2024 年公司营收稳中有进,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也是他上任六年来第一次没有对外公开营收。

如此一反常态的操作,不禁让诸多经销商和消费者对西凤酒的前景产生了困惑。

在过去一年里,白酒行业转入缩量竞争,产品破价、库存高企等成为了大家口中常常提及的词语。西凤酒作为省酒龙头,同样饱受压力。

在郑州市高新区某烟酒店内,一位王姓老板曾指着货架上繁杂多样的十余款西凤酒系列产品直言,“除了红西凤和老绿瓶,其他产品恐怕连陕西本地人都分不清哪些是嫡系,哪些是开发品,更不要说这里的消费者。”

另外,也有到店消费者表示,除了老绿瓶以外,西凤酒其他的品几乎不敢碰。

同样的情况,在百荣也有所体现。据酒业内参获悉,仅百荣某一家店内,西凤酒的开发品可能就多达二十种,具体售价也从百元到千元不等。该店员表示,产品的利润率能达到 40% 50% ,主要还是卖给熟客,“要是有老顾客来让推荐酒,就可以带一下(开发品),生客很难忽悠。”

这种混乱的根源,在于西凤酒长期依赖的包销模式——经销商买断品牌经营权,自行设计包装、定价并销售,仅需向酒厂支付基酒费用和品牌使用费。同时,这类开发品产生的营收数据也被按比例纳入西凤集团的总营收。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酒业内参,西凤酒发展的前期得益于大商的赋能而快速扩张,但带来的后果却是逐渐臃肿的产品矩阵。同价位产品互相竞争,例如国花瓷、华山论剑等联营品牌与西凤酒自营产品价格重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另有经销商表示,开发品的利润更大,毕竟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终端卖得动就能拿到更多利润,“但也导致他们很难去推酒厂的低利润产品。”

对于酒企来说,开发品并非大事,当战线拉长后,仅需快速收窄产品矩阵就能反推核心产品价格。这点对西凤酒来说,无异于“刮骨疗毒”。

熟悉西凤酒的人士透露,包销模式运营多年来,有经销商已经依托开发品做成了西凤酒的股东,此时想要在不影响总营收的情况下,将其剔除几乎很难做到。另一方面,对西凤酒来讲,剔除开发品也意味着“主动降低营收”,有的开发品现在规模甚至达到了二十亿,真正被减掉的只是小产品条码。

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模式延续至今,导致西凤酒对市场和渠道的控制力薄弱。

走不动的高端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