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创业邦
创业邦唯一官方微信,中国最权威的创业服务平台。旗下有创业邦杂志、创业邦网站、孵化器等服务。我们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产品展示活动 DEMO CHINA「创新中国」主办方。创业邦官网:www.cyzone.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创业邦

这个90后凭什么15个月融资4700万美金、让3000万用户疯狂?

创业邦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08-10 20:0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由此王宁产生了一个想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能不能做一款APP,针对健身减肥者各自的特点和需求,指导大家随时随地做运动?


2014年7月,王宁的好友于向飞把他介绍给了泽厚资本的许民。 见了王宁之后,许民当即承诺投资 300 万元人民币。


二、 速度:4000个种子用户引爆,1年半累计用户3000万,C 轮融资3200万美金。


看一下Keep的速度,感受一下什么叫野蛮生长!

从 0 到 1000万用户,Keep 用了 289

从 1000 万到 2000 万,Keep 用了 110

从 2000 万到 3000 万,Keep 用了 68


467天获取3000万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1100万,就在今年5月Keep刚完成C轮3200万美元融资。 对于这样疯狂的成长速度,王宁说:


我们在获取用户上,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怎么花过钱,全是靠 口碑 走到今天。


2014年11月初,王宁三个人的团队开始写第一行代码。在APP上线前,王宁在新媒体上招募了一些内测用户,原计划是想邀请四百人参加内测活动。出乎意料的是,内测包发出去之后,这近四百人迅速把它推广给了好几千人。产品还未上线,Keep 已经有4000多个内侧用户了。


除了4000人的内测用户,王宁早已“埋好雷”等着产品上线爆发。


2015年1月,王宁就带着两三个运营人员,在知乎、豆瓣小组、减肥吧、健身吧、微信群和QQ群里,写一些健身、减肥的帖子。


这些帖子丝毫不提Keep,就是专注于运动健身的干货。当时互联网上相关的高质量的内容不多,因此在这些社交媒体里聚集了很多粉丝。


2015年2月4日Keep上线App Store。Keep运营团队再在帖子里提到Keep,但因为运营团队埋了很长时间的雷,分享了很多干货,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因此在Keep 上线初期,在所有目标论坛和群里都在讨论它,在Keep 用户的核心群体里一下子火了。 这个被王宁称作他的“埋雷计划”


Keep上线当天,位列健康健美第一名。上线一周后,Keep就完成了A轮。Keep上线半年多,累积到600万用户时,王宁决定接受GGV的1000万B轮融资。


“这四千多个注册用户,像核武器一样,迅速爆发推广。这四千内测核心用户加上我们在新媒体里面埋的雷,两股力量一起往前推进就走到了今天。”王宁说。


三、 极致:致敬张小龙,用做减法的思维把产品做到极致。


Keep的爆发增长,与王宁对产品的极致追求也分不开。他说过,他的偶像是微信之父 张小龙


对于产品的追求,王宁只说了一点:做减法。

确定某个产品需要实现哪些功能,但又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就应该一个功能一个功能,从易到难,逐步实现。


比如,某个产品已经有很多功能,但某些功能的市场需求不大,则要当机立断,予以关闭;就算发现只有一个功能有市场需求,宁可只做这一个功能。

王宁说他是用户至上的商业思维: 我喜欢把产品做重,但用户用起来很轻。


“我喜欢把产品做重,但用户用起来很轻,就像微信一样,我们看到的功能很简单,但它背后蕴藏的算法和各个方面都非常非常重,这是用户所不知道的,只要用户用起来非常爽,觉得非常简单就是成功。


张小龙是我的偶像,我跟他的产品思维很像,我就喜欢把产品做得特别‘重’,但能让用户轻松解决问题。用户带着问题进来,只要像傻瓜一样跟着课程练就可以实现自己健身上的需求。”


这个90后的CEO对产品有着自己的理解:“产品不是说从娘胎出来就18岁,从娘胎里出来就戴上了博士帽,是要一点一点去根据用户需求而演化的。”


四、 积累:大学毕业前就做了六七份实习工作,并在实习中找到创业合伙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