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这些都是李鹏在不同时期思索的火花,他记录打印出来,贴满了墙壁,不断激励自己,也鼓舞周围人。
1951年出生的李鹏,曾任塔城地区行署副专员等职,在发展林果业方面颇有建树。退休后,他依然怀着一腔热血,要为新疆林果业发展再立新功。“共产党员永不退休!”他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与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2009年退休后,李鹏来到策勒县风沙弥漫的三号风口考察。这里曾经是策勒旧县城所在地,由于风沙入侵,策勒县城被迫后退。李鹏决定在这里创办新疆沙漠枣业有限公司,在沙漠里植树造林,施展抱负。
如何将大沙包平整为良田?这是李鹏遇到的最大困难。他没想到改造沙漠难度之大,让他付出了常人不能承受的巨大代价。由于平沙治沙投资太大,他面临的资金压力也非常大,为此他卖掉了房子,至今还有银行贷款、朋友借款没还完。更令他焦心的是,贫瘠的沙漠种啥都不活,植树生长周期太长,而他的年龄也一年年大了……
一个个不眠之夜,李鹏辗转反侧,心潮起伏。困难面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打退堂鼓?他用行动写下答案。
在沙漠里带队,李鹏因腰椎间盘突出疼得腰都直不起来,却依然拄着拐棍去地里干活;胃痛,几天几夜吃不下一口饭,他依然奋战在一线,最终,他累得呕吐,甚至吐出了胆汁,却还咬牙坚持着;
农忙季节,他要为村民们作表率,不能误了农活。终于他撑不住了,医生诊断他胃部已大面积溃烂,马上就要胃穿孔……
作为独生子,李鹏甚至顾不上回家照顾生病的老父亲。97岁的老父亲理解他,干脆搬到了沙漠里,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时光,最终遗骨埋在了这里……
靠着坚定的信念与坚持不懈的努力,2013年起,李鹏的这片枣园终于结出硕果,一年可产600多吨红枣,尝尽艰辛的他开始收获甘甜的回报。
村民分享红枣“甜头”
一年又一年,在广袤的沙漠里,李鹏打拼出了一块块绿地,从第一年的300多亩,逐年递增到现在的2000亩。由于他的示范影响,周边又有新的力量被调动起来,开垦出新的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