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阳气既然这么重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身体内的阳气有怎样的脾性?又是怎样被损耗掉的?
阳气有升降出入的规律,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夏天生发至极限,秋天开始收敛,到了冬天则潜藏起来。
若以一天来算,白天相当春夏,夜晚相当秋冬。也就是说,每天早上当我们醒来睁开眼睛时,体内阳气开始生发。
到了中午,阳气生发到极限,然后渐渐衰退。傍晚时阳气入阴,到了夜晚则潜藏起来。阳气入阴,人就准备睡觉了。人的生物钟实际上就是根据阳气规律来运转的。
▌
个例一:作息紊乱伤阳气
一位因为生物钟紊乱导致阳气不足的患者,她是一位实习护士,二十三岁,主要症状是「不管睡多长时间,每天醒来人总是很困倦」。
经张道医细问之后,找到了女护士的病因:三天两头上夜班,每天总要忙到凌晨两三时才睡。
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出入规律相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而阳气不足,人就没精神,所以女护士即使每天睡到快中午才起床,还是会感到疲倦困乏。
▌
个例二
:
过度劳累耗阳气
剧烈运动、过度劳累也会加速阳气耗损。人体内的阳气处于一种动态的状态,但当人进行剧烈运动时,阳气就会向外发散。
一位患者,每当劳累时就会发烧。张道医认为,该患者属于内伤发热。
《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烦劳则张」,张即腾跃的意思。道医主张以静养生,尤其是傍晚、夜晚或秋冬季节阳气潜藏的时候,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