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油粕面
油粕面是一个非营利的微信公众平台,专注于油、粕信息分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油粕面

中国农业成本已全面超越美国!

油粕面  · 公众号  ·  · 2017-05-14 09: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从2010年起,中国大豆亩均总成本超过美国,并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2015年,美国大豆亩均产量比中国高出54.90%,土地生产率长期高于中国。中国大豆进口已逐年攀升至目前的8000多万吨。

中国棉花亩均产量比美国高75%,但亩均总成本高出222.84%。中国棉花进口在2012年达到波峰为513万吨。

中国农业成本高,再加上中国对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政策性保护价收购,导致中国农产品价格明显高于美国及国际市场,这是中国农业竞争力不足的重要体现。2015年,中国每50公斤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平均出售价格分别比美国高出109.91%、50.89%、98.69%、102.78%、44.57%。

2.中国农业人工成本显著增加且远超美国,土地成本逐步上升亦高于美国。 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增幅分别为256.71%、230.27%、261.57%、172.46%、336.07%,成为推高农业成本的主要因素。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分别是美国的14.78倍、4.11倍、16.33倍、8.5倍、28.23倍,表明中国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美国,这与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低的事实相契合。2015年,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为 43.25%、42.31%、37.02%、31.89%、60.64%,其中,棉花人工成本占比一直最高,玉米、稻谷的人工成本占比分别于2012年、2013年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成为占比最大的生产成本,大豆人工成本构成在2014年超过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不过其低于土地成本占比,小麦人工成本占比接近于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

近年来,农地要素价格逐步上涨。2001年至2015年,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亩均土地成本增幅分别为 510.38%、347.40%、392.43%、503.47%、339.74%;构成分别上升至2015年的22.03%、17.87%、20.29%、38.20%、12.25%。对于租地经营型农业,土地成本占比更高。中国玉米、稻谷、小麦、大豆、棉花亩均土地成本分别比美国高29.86%、34.28%、194.77%、55.45%、200.51%。

3.美国农业多数品种物质与服务费用高于中国,占比六成至八成,表明其资本、技术、服务、机械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尽管中国农业成本总体上明显高于美国,但美国多数农产品物质与服务费用却高于中国,美国玉米、稻谷、大豆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480.86元、735.43元、298.91元,分别比中国高104.64元、256.74元、97.1元,中国小麦、棉花亩均物质与服务费用分别比美国高191.91元、52.29元。与中国不同,新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农作物成本及其构成基本稳定。2001年至2015年,美国稻谷、玉米、小麦、大豆、棉花亩均总成本增幅分别仅为22.77%、49.24%、26.47%、35.29%、9.77%。亩均总成本构成中,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和人工成本占比变化趋势相反,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逐步增加至2015年的 73.91%、69.25%、72.00%、61.33%、80.15%;人工成本占比分别减少至16.08%、4.28%、6.63%、4.65%、6.70%。

美国主要农作物品种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比较高,多数农产品物质与服务费用高于中国,表明其资本、技术、服务、机械投入等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美国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化、智能化程度远远高于中国,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明显。人工成本占比稳中趋降,多数不到一成,表明美国农业资本、技术、机械等投入对劳动的替代明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