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年十二月,李希烈亲自带兵围攻汴州。李勉闭城坚守,数月援军未到,只得突围而出,逃到宋州(今河南商丘)。不久,李希烈攻陷汴州。
784年,李勉请求辞去都统之职,朝廷便以检校司徒平章事的身份将他召回。李勉回朝后,身穿白衣,向朝廷请罪,得到德宗赦免。
人不怕失败,就怕不敢去面对失败!
李勉自觉惭愧,此后只是在位充数,不敢再有所建议。
虽然
时人仍然称赞李勉很正直,但德宗却逐渐疏远于他。
最终,李勉落得了罢官回籍闲住的下场,病死在了家中。
【孔融让梨】
这是一个流传千年的道德教育故事。
当时年仅四岁的孔融,便已懂得谦让的美德,吃梨时挑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第19世孙。性格却没有想象中的温和,反而是带着些耿介豪纵,言行出格的事也是常有的,在同曹操共事的过程中也没少添堵。
碍于他的名气和号召力,曹操一直忍着没发作。最后终于从孔融曾发表的一段“父子无恩,母子无爱”言论中找到突破点,当时以“孝”治天下,“不孝”是为大罪。
孔融就这样以“违天反道,败伦乱礼”的罪名被处死。
【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
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然而,真正的史实却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其实赵括的兵败并非他一人造成。
因为当时谁也知道赵括并未有领军作战的能力,而是赵王的昏庸被敌人都蒙蔽,一意孤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