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与北京不同。
如果以2018年4月为基点,则上海各大城区房价普遍分化;
2018年6/7月份除了崇明房价一枝独秀之外,黄埔、长宁、闵行等城区上涨,而奉贤、松江、青浦等区下跌。
2018年四季度宝山区房价跑出。
到了2019年小阳春之后,各区房价仍在普涨,目前并未出现普跌态势,且崇明的房价再度跑出。
至于广州,广州在2018年二三季度除越秀区之外各大城区房价普涨,后基本在高位维持。
2019年初小阳春效应并不强烈,而2019年二季度之后轻微下跌。
最逆天的仍属深圳。
深圳2018年中坪山与大鹏房价一波暴走之后,在高位维持。
其它各大城区除了盐田之外,皆有普遍上涨。
特别是今年三四季度,宝安、南山、福田、龙华等城区房价都有抬头之势。
事实上,最近两三年各大城市房价普遍上攻乏力之际,深圳仍能够维持一枝独秀,一方面是受“大湾区”概念利好,另一方面则是对“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未来憧憬。
深圳目前落户条件宽松,来自全国的富豪盘踞于此,购买力真当不是盖的。
再看看二线城市。
至于二线(强一线)城市中,例如南京,除了个别偏远地区(溧水和高淳)之外,市内各大城区房价仍有明显的涨幅,其中2018年夏季以及2019年小阳春涨势较好。
杭州的情况类似。
杭州在2018年二三季度以及今年小阳春涨幅明显,且各大城区一致行情。
但到了今年三四季度,西湖、上城、下城、江干等四大主城区的房价进入跌势,萧山区的房价也出现了一定的下跌,但整体上都没有跌破2018年4月的价位。
归纳起来,上述提及城市中,上海和深圳的房子普遍抗跌性较强,而广州、南京相对平稳,而杭州和北京的跌势明显。
各城市的不同城区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特征也各有不同,有的城市是市中心在跌(例如杭州),有的是郊区在跌(例如北京),而有些城市则是市区平稳、郊区补涨(上海和深圳)。
房价分化的特征及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逻辑,已经愈发清晰明确了。
哪些房子“首付跌没了”?
这几天网上盛传北京有许多小区的价格扑街,距离2017年的高点跌去20%,“首付跌没了”,这些是不是真的呢?
答案:
是真的。
有图有真相。
先来验证一下最近炒得最热的房价扑街的融景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