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人物
每天最精彩最生动的原创人物报道都在这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人物

涨幅超黄金,中产都要打不起羽毛球了

每日人物  · 公众号  · 人物  · 2025-05-06 09:0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羽毛球是实打实的消耗品。图 / 视觉中国


还愿意来的人,有的选择了降低成本的折中办法,“参加不包用球的组局”。群主只负责组局订场,不提供用球,换句话说,参与者可以带自己的便宜球去打。有人为了省钱,就会选择5-6元一颗的低价球,飞行不稳定,耐打性还差。


为了找到性价比高的球,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很多买球攻略。有人在电商平台,看视频刷优惠券,成功拿下了8折的折扣。口耳相传的经验是,越到晚上,刷出低价折扣的几率就越高。一筒166元的威克多鹅毛球,能在半夜开出74.42元的价格。想要更好的折扣,就要不分昼夜地刷新,“不睡觉,只为买到好价羽毛球”。然而,随着刷券的次数越来越多,折扣力度越来越小。


侯晓最开始刷券的时候,8折的价钱比从厂家进货价还低一两元。后来就变成了八五折,持续了两周,他每天都下单,“一天一筒地拿快递”。


不过,羽毛球涨价的成本最终还是会传导到活动开支上。为了平衡收支,4月的第4天,侯晓将球费涨价到了35元。9个月前,这个价格还是15.9元,“翻了一倍不止”。翻倍球费的直接影响是,“天天打球的人变少了”。侯晓只好降低组局频率,“从每天组局变成隔三岔五组一次”。


顾茉生活在湖北宜昌。去年,她参加的羽毛球局,开销在13元左右,到了今年,“翻了将近一倍”,在25元到28元的区间浮动。她不禁有些“肉疼”,“如果每次的开销都超过25元,那我会考虑停一阵子,或者降低打球的频率,这个价格真的有点贵”。


羽毛球爱好者们,为了抗住一轮接一轮的涨价潮,纷纷使出浑身解数。


有人选择“曲线买球”。 张嘉琪和男友都十分热爱羽毛球,今年过年,男友带了一个20寸的空箱子从广州回老家,再回广州时,箱子里不是吃的喝的,而是足足6筒羽毛球,只因为老家买球的价格更便宜。两个人打球时也开始“抠搜”,“球完全不能飞了,毛都没剩几根了才丢”。


在深圳体制内工作的石勒,参加单位组织的羽毛球团建,看见场内有还能用的球,他都会捡回去,收起来,当作下次的热身球用。他了解到蒸球可以延长羽毛球的使用时长,但显然,买蒸球器也是一笔开销,石勒只好采用最便宜最不耗时的方法,“打球前用嘴巴哈一下,也算人工蒸球了”。


石勒所在单位每年都会举行羽毛球比赛。他发现,今年的奖品变成了成本便宜的手胶和袜子,“明显是经费不足,估计都用去买球了”。


不少单位会举办羽毛球比赛。图 / 视觉中国


若无法在羽毛球上找到省钱的突破口,就拆东墙补西墙,在其他方面降本增效。


杭州人任贤的球鞋从600元一双降级到180元一双,后者的脚感逊色很多,但为了省钱,“没有办法”。张嘉琪也把自己不用系鞋带“一脚蹬”,换成了鞋带款。打球中途时不时要比出暂停的手势,“不好意思稍等一下,我系个鞋带”,场面偶尔尴尬。


在侯晓看来,持续走高的价格正在让一部分人放弃羽毛球,“扬州的人均收入在四五千,这个收入想维持比较高水平的羽毛球开销,基本不太可能”。


他计划,把这段时间囤的球消化掉之后就停止进货了,“我会考虑转向健身或者骑行等其他运动”。



为什么羽毛球越来越贵

羽毛球是消耗类商品,影响商品价格浮动的很大原因是供需。羽毛球博主陈醉告诉每日人物,“看羽毛球爱好者的数量,就看城市修建的羽毛球馆有没有增多”。


趣运动发布的《2023羽毛球馆行业报告》显示,国内8个城市(北上广深、天津、武汉、杭州、南京)场馆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23年12月,8个城市共有1689间羽毛球馆,较2022年12月1263间的数量,增长了34%。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羽毛球场地供不应求。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数据显示,全国羽毛球场地数量(27.79万个)远低于篮球和乒乓球场,且其中大部分是室外场馆,室内场馆只占13.8%。


去年夏天,侯晓听说,为了争夺50元以下的带空调的场地,扬州当地的6家羽毛球俱乐部的负责人都得每晚守着凌晨12点准点开抢。


室内羽毛球场供不应求。图 / 讲述者提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禅语心苑  ·  读人(写的真好)
7 年前
混在剧场的日子  ·  公布《特洛伊》猜数游戏结果
7 年前
插座APP  ·  如何写出全网转发的微博文案?
7 年前
深焦DeepFocus  ·  诗歌与影像:现代灵晕的重寻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