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在水果赛道,湖南产量虽不算高,但胜在丰富。炎陵的黄桃、澧县的葡萄、靖州的杨梅、长沙县的青梅等都是当地有名的农产品。
在这样一个农业大省,许多零食的生产有了依托。
上世纪90年代,承包了80、90后童年记忆的台湾零食品牌——旺旺来到内地,首家工厂就设在湖南望城[20]。除了因为湖南人力、土地便宜外,也是因为旺旺雪饼、仙贝等零食的主要原料是大米,在湖南建厂更方便就地取材。为了表示招商引资的诚意,当地政府还把一条路改名叫“旺旺路”[21]。
不靠海,也没有发达的工业和优势的政策,但能堆人力、土地和农产品原料,这就是湖南做零食的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物产丰富的宝地,滋养出一帮很会吃零食、做零食的湖南人。
如果你大学时有个湖南室友,八成就会吃到他从家里带来的手作小零食。在湖南,尤其是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根据季节时令来制作一些零嘴,像是红薯皮、小鱼仔、腌菜、麻辣豆干等。许多湖南人家里还都有几个很会做酱料的亲戚,别说配饭了,蘸鞋底板都好吃。
这样的祖传手艺给了许多创业者灵感,延续到了现代工业生产中。
比如盐津铺子的老板张学武就是从父亲那里接手了蜜饯小作坊,起初做的是杨梅、葡萄等散装的凉果蜜饯。后来他把从外资食品企业学到的经验用到蜜饯小生意中,逐渐把地方特产做成了全国品牌[22]。
劲仔旗下很多零食的灵感也是来自湖南。爆火的单品劲仔深海小鱼,做法源自湖南的名菜火焙鱼[23]。劲仔豆干则是来自平江县的知名特产“酱干”[23]。据《平江县志》的记载,平江酱干在康熙年间就被列为宫廷贡品[24]。
值得一提的是,平江酱干在阴差阳错下,也成了风靡全国的国民零食——辣条的由来。
辣条的原材料主要是小麦,但发源地湖南平江县不产面粉。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导致平江县大豆减产,三位酱干师傅钟庆元、李猛能、邱平江为维持生计,用面粉替代大豆,把做豆干的手艺迁移到“面筋”上,才发明了辣条[25]。
之后辣条生意逐渐在同乡里“传帮带”。由于本地不盛产小麦,越来越多湖南人走出家乡,把辣条带到各地。像刘卫平兄弟就去了盛产小麦的河南漯河,创办了卫龙[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