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此情缘已尽,再无瓜葛,秦淮河畔少了一个痴情女,多了一位风流“女侠”,寇白门的爱情果断干脆。侠非侠,更是一种快意。
蜀中四大才女中,明代的黄娥不仅人美才高,她的爱情故事更让人唏嘘赞叹。
黄娥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成化年间的进士,官至尚书,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她自幼聪明过人饱读诗书,乃京城里有名的才女。年至及笄,提亲的人踏破门槛,而黄娥早已芳心暗许,
中意之人正是朝廷重臣杨廷和家的公子——杨慎。
杨慎当然不是等闲之辈,23岁即状元及第,富有才学,只是这时他已有妻室,奈之如何?然而缘分已经注定,几年后,杨慎的妻子过世,黄娥终于许配给杨慎。她写下诗句:
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
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
番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
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
不与桃李争春,只在仲夏灿烂绽放,
虽然花开得迟,却终与如意郎君喜结连理,
黄娥的幸福溢于言表,生活于她美好满足。
婚后的生活正如黄娥所愿,夫妻二人情投意合相敬如宾,填词赋诗情义款款。可惜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仅仅5年后,
杨慎就因为在“大礼仪事件”中,死谏逼宫惹恼了明世宗,受尽廷杖折磨后,被发配充军到云南永昌。
此去路途漫漫,夫妻两人何时才能再见?黄娥依依不舍,不顾风霜之苦执意护送杨慎一路南下,行至江陵,分别的时刻到了。
云南山高路远,杨慎不忍妻子一路上舟车劳顿万般艰辛,便劝说黄娥返回四川老家,夫妻两人依依惜别,自此天涯各一方,相思向谁诉?离别之时,杨慎填写的《临江仙》里道:“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只是此时两人都不曾想到,这一别竟是三十多年天各一方!
三十年里,黄娥在老家一肩挑起一家老小的事务,奉老养小,辛劳可想而知。其间曾有一次千里迢迢前往荒蛮之地的云南短暂探望陪伴杨慎,相思唯有靠书信诗词传递。两人都盼望着有朝一日一家团圆,然而明世宗对杨慎恨得咬牙切齿火气不消,每次大赦都特意把杨慎揪出来排除在外。
按明朝律法规定,年满六十即可期满返家,到杨慎这里却成一纸空文。
最终杨慎72岁时死于戍所,夫妻团圆终成一场梦,这一对才子佳人当年生离今日死别,让人唏嘘。
黄娥21岁嫁给杨慎,直到杨慎逝世,40年的婚姻生活里有30多年都是分居两地,
相比现在一分居就闹离婚的夫妻们,她用一生告诉我们,爱情不是只有浓情蜜意朝夕相伴,更是别离时的一往情深,无怨无悔。
▲杨慎黄娥塑像
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听闻河北昌黎有一村妇精通历数、天文,便差人表彰还将其征召入朝为官,并且下令当地政府每年补贴她家俸米60石,
获得皇帝如此器重的这位女子名叫马蓬瀛。
马蓬瀛是河北昌黎人,自幼聪慧好学,跟着父亲读了好多书,渐渐地显露出天文、数学方面的才能,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奇女子。和所有人一样,这位年轻的女孩子也遇到了她的爱情。
那时正值元末,
有一位叫刘公直的贡生为避兵乱,游历到昌黎,结识了马蓬瀛,不禁被她的奇才所吸引,继而由倾慕到爱恋。
同样,在两人的相处中,马蓬瀛也被眼前的年轻人所打动,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两人夫唱妇随,好不幸福。
若按过去《女诫》的训诫,马蓬瀛自此就该在家中相夫教子,浆补缝纫,安安分分做一个妻子,只是她并没有如此,而是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在丈夫的支持下,仍坚持自己的爱好,
潜心研究算学与天文知识,还在村里帮助村民解决难题,改进农具,设计新型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