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敞开的建筑整体轴测图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在场地东南角加建的小单体与原建筑形成高低错落、向内包裹的“市集空间”,创造了既满足功能使用又具备丰富空间体验的格局。拱形框架与轻质薄膜棚顶在空间上轻柔地覆盖、自然地连接,使室内外界限模糊而温和地过渡,形成了一个感官体验连续而丰富的“灰空间”。
△ 拱形框架与轻质薄膜棚顶 ©存在建筑
△ 标志性的薄膜拱券 ©存在建筑
但相较于一期的设计,本次设
计更多的关注于以下三重思考和理念,从而使城市、建筑、空间和生活
[3]
自然而然
地融合在一起,平和而优雅:
△ 日间小景 ©存在建筑
△ 被包围在自然里的人们 ©冯攀遨
围绕“自然的延续性”之一概念,设计采用了大量木质材料和再生材料,钢铁结构与温暖的木质肌理共同营造出一种工业与自然交织的对比美学。建筑保留了原有场地上的树木,巧妙的拱顶设计允许树干自然穿越,建筑适应生态而非生态迁就建筑。从生态和自然的“微环境”出发,而非单纯地模仿自然,这种谦逊的设计态度正是“效法自然”哲学的深刻表达
[4]
。
△ 树木穿插于拱券之间与活动雨棚演示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 树木穿插而过拱券 ©存在建筑
△ 拱券与树木 ©存在建筑
△ 拱券细
部 ©冯
攀遨
△ 拱券结构示意图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空间的流动性成为设计的另一核心追求。通过精准的扩建与加建,我们创造了一个连续衔接的空间体验,宛如自然生态系统般生长延续。由室内设计到室外建筑表达,与一般的室内限定空间不同,这里是开敞的灰空间,是流动的公共空间,这能更好地承载“生活的叙事”,符合各种商业的入住和运营需求。
△ 灰空间 ©vari architects 几里建筑
△ 傍晚穿行在拱券下的人们 ©存在建筑
△ 廊下灰空间 ©IN-FIELD studio(左上)、冯攀遨(右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