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并不放心,
当时的新加坡治安很乱,卷着老板的钱跑路的事很常见。
有一次,为了试探他,给了他很多钱让他去采购原料。
陈嘉庚说:如果这个年轻人拿着钱跑了,说明他是见钱眼开的小人。
如果他从中吃拿回扣,说明这个年轻人没有大出息,不能委以重任。
陈嘉庚看错了,
这个年轻人不但没有携款跑路。
而且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采购到了最好的原料,
办完事后,他把结余的钱如数上缴。
陈嘉庚很惊叹,和身边的人说:
这个年轻人恐怕以后就是南洋最体面的华人了。
他说对了,短短几年,
陈六使就成立了“益和树胶公司”,
成为新加坡橡胶老大。
还当上了新加坡树胶公会主席,
成为整个东南亚胶业团体领袖。
橡胶是期货,一天一个价格。
今天约定价格3块一桶,明天就有可能100元一桶。
遇到价格飞涨,陈六使也绝不提价一分。
遇到价格暴跌,陈六使就亏到烂到肚里,认了!
和他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陈先生一言九鼎。
在整个东南亚,每一个商人都爱说一句话说:
“做生意要找陈先生!”
陈六使没有读过几年书,文化很少。
但在新加坡的英国人、法国人、马来人的眼里。
他却是最体面的人,他
得到了所有东南亚人的尊重!
体面不是因为财富的多少,而是因为修为!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虽然身居高位,却对下面的人无比尊重。
50年代,每天都有记者采访他,
他的每个决定都关乎着新加坡的经济走向。
大家排着队想采访他,希望能够得到独家消息。
陈六使没有架子,喜欢这些晚辈叫自己为“六使伯”,
而不是叫主席,或者董事长。
“有一次到了7点开饭,一个年轻记者不知道何故没有到。
大家都说别等了,六使伯却执意再等一会,到了8点,
有些人饿的不耐烦了,六使伯说再等等,到了8点35分,
这位年轻人才一脸歉意到达,六使伯并不生气!”
陈六使常常爱说一句话:“金钱如肥料,散播方有用!”
挣的钱再多都不是自己的,花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叫钱。
有一次,
一个理发师傅的妻子病了,没钱看病。
再耽误下去,恐怕就要死了。
理发师伤心落泪,可他觉得自己混的差,
没有脸面去找陈六使,就打发儿子去找六使伯。
陈六使派人把他妻子送到医院,病治好了。
听说理发师的儿子没有读书,就又安排到华文中学读书。
以后,每到逢年过节,就安排人去送点心、零食。
有一个华人银行家被英国挤兑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