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基石e洞察
这是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的官方微信自媒体,管理专家彭剑锋、包政、吴春波、陈春花等是其主要撰稿人。我们努力提供最具原创性、思想性和实践意义的管理文章;我们深度剖析最佳实战管理案例;我们零距离互动答疑解惑企业各种管理问题,提供咨询解决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基石e洞察

张维迎:思想越落后,越喜欢强盗逻辑

华夏基石e洞察  · 公众号  ·  · 2024-11-03 08: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当今社会国际上仍然有很多成员喜欢强盗的逻辑。 虽然只有强权国家才能按强盗逻辑办事,但很多落后国家也喜欢用强盗逻辑思考问题。 我们国家就有很多人比较喜欢用强盗的逻辑思考问题,不是按照市场的逻辑来考虑。我们不是特别强大,所以老觉得别人在算计我们,不是分析我们自己和别人从中得到什么好处。就像过去谈陕西人和广东人做生意的区别,广东人做生意只在意自己拿到多少,陕西人总是看别人碗里有多少,人家多我就不高兴,不干,而不看自己碗里留下多少。这两种思维在国际关系中仍然非常典型。
如果用强盗的逻辑来考虑问题,那我们总是在考虑我们哪些部门受到了损害,让出市场,不一定换来技术;但如果我们通过市场的逻辑来考虑问题,可能我们就会想我们得到了什么,假如没有WTO,这10年我们的发展,或者是未来的发展会是什么样的。
涉及到产业政策问题,我特别想谈的是,我们不要看产业,要看要素。从要素角度,中国最缺少什么?就是土地,就是资源。假如从中国的民族利益角度出发,我们开放、加入WTO能够用外国的土地养活中国人,用外国的资源发展我们,这为什么不是一件好事呢?现在中国用世界7%的可耕土地养活20%的人口,但如果中国有一半的人靠外国的土地养活,这就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而不能叫做是失败。
现在我们对石油的进口超过了石油使用量的一半以上,这也是成就。不能说我们过分依赖别人就是失败,这是不对的。如果西方用这种思维,它也根本不可发展起来。欧洲为什么能够起来?就是在发现美洲以后解决了欧洲的土地短缺问题。欧洲人原来是靠砍伐树木种庄稼,后来不砍了,森林就开始恢复。用美国人的土地为欧洲人生产食品,那才有了今天的欧洲。
能源方面更是这样。能源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中国总体上是一个缺少能源的国家。中东的石油、俄罗斯、中亚的石油不是美国人用,就是日本人用。如果中国人用得更多,这本身也是更大的成就。所以谈比较优势最根本的还不在某一个产业,而在于最基本的要素。自己最缺少的资源,没法儿生产的东西,就要用其它国家的资源替自己做。
与此相关的还有刚刚谈到的技术进步。来看大历史,我们要承认一点,当今的技术进步非常快,但当今技术传播的速度比技术进步速度还要快,这是一个基本特点。和几百、上千年前不一样,那时技术进步不快,但技术传播的速度更慢。造纸是中国人在公元100年左右时发明的,但到了公元751年才传到了伊斯兰世界,花了650年。现在大家看任何一个技术在美国、欧洲出现,如果没有政府的禁令,很快就会在其它地方出现。
所以我想,对于这个问题要换个角度来看。自主创新等概念不一定完全适合。如果每个国家的所有技术都是所谓自主创新,那世界全球化的意义可能就不很大。 全球化就是利用人类共同的智慧,这也是人和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人有学习的能力,每个人都会接受别人积累的知识,接受历史积累的知识,动物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只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从这样一个我叫做“市场的逻辑”的角度来看,可能对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的思考会不太一样。
回过头来我也特别想谈前面谈到的一点。对于中国来说,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当然,我们自以为很清楚。我们评价WTO,评价某个产业,我觉得不那么简单。我觉得还是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不能只在政府层面评价哪个政策好不好。我相信如果没有WTO,华为不可能有今天,你看华为那么成功,但它一半以上的的销售收入来自国外市场,如果没有WTO,华为在世界上不可能走得那么畅通。如果把华为所有最聪明的人圈在那儿,过不了几代他们就死亡了。 所有人类的技术进步,包括欧洲的技术进步,也吸收了很多来其他地区的知识。所以开放非常非常重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