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然而,从蒙牛的角度分析,竞争对手伊利已经与奥运合作14年,自己想要“上船”时发现船上早已经没有了位置。
对此,蒙牛想到了可口可乐:
一方面,可口可乐是奥运TOP计划实施以来仅有三家赞助过全部奥运会的赞助商之一,无论是经验还是地位均无可动摇;
另一方面,蒙牛的大股东中粮集团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经此,可口可乐成为蒙牛跻身奥运赞助商行列的“跳板”,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蒙牛的15亿美元实际上相当于蒙牛和可口可乐两家公司的赞助费用。
“跳板”虽然价值不菲,但是急于“登船”的蒙牛也只能打掉牙齿自己咽了。
如此操作,对于蒙牛来说,虽然多掏了一倍的价钱,但是终于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船票”,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更是里子面子都不亏的好选择。
既然可口可乐愿意让蒙牛与自己共享一个“舱位”,蒙牛也真金白银的掏了钱,国际奥委会自然也没必要反对。
由此,奥运历史上首个“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就此诞生。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此前,伊利已经得到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的身份,蒙牛的进入显然对伊利的排他性造成了影响。
这才有了北京冬奥组委不得不发布声明保护赞助商权益,并重申伊利“唯一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身份的一幕。
也许是考虑到伊利获得北京冬奥会唯一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身份在先;
也许是对自己获得奥运赞助商身份的方式不甚自信,在25日凌晨,蒙牛乳业官方微博同样转发了北京冬奥组委的微博。
从某种意义上,这一转发可能意味着蒙牛对伊利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身份的认可。
前一天刚刚砸出30亿美元,次日凌晨就要在自己的官微平台承认“伊利集团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乳制品合作伙伴”,想必此时的蒙牛内心也是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