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粤港澳大湾区 · 专家观点】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提出“云上广东”更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对此部分专家观点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 蔡跃洲
广东应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室主任 李挥
我们现在除了珠三角,还要考虑粤东、粤西、粤北,让整个区域协调发展,要不然后面数字鸿沟会越来越大。
北京大学教授、地理信息系统专家 邬伦
对于城市大脑而言,泛在感知、智能预测与模拟、综合研判以及智慧决策这三项能力尤为重要。依托泛在智能的数据感知传输一体化网络,我们能够对城市来进行全方位的感知,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我们又可以对海量实时的时空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来提供决策。
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深圳湾区数字经济与科技研究院院长 曹和平
基础设施“智慧+”改造升级对于加快数字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让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网格化、灵动化,这是向数字经济初级阶段过渡必须的基础设施升级单元。
【粤港澳大湾区 · 政策】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
5月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这是继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数字化发展单列成章后,“云上广东”更具体的实施路线图,围绕数字生态、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四个方面,分类提出8点共33项具体措施。
在数字经济方面,包括第五点“巩固提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数字化发展新优势”和第六点“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化发展新动能”,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共提出12项举措。其中,数字产业化方面提出了打造全球领先的5G产业创新高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开放创新体系、打造世界级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新发展极、打造全链条融合发展的先进视听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等6项举措;产业数字化方面提出了以数字化转型重塑广东制造新优势、推进数字赋能现代农业、以数字化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金融科技中心、推动产业互联网加速发展以及强化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供给等6项举措。(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粤港澳大湾区 · 动态】
大湾区“金融30条”出台一周年,90%以上措施已经落地
2021年5月14日,人民银行等四部门正式对外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大湾区“金融30条”)落地满一周年。在金融改革事项方面,重大突破包括:4月19日,广州期货交易所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成为我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大湾区新增的国家级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跨境理财通”也取得新进展;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落地实施、主板与中小板合并正式实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在广东省(不含深圳)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试点额度为50亿美元,此外深圳市成为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的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城市。(南方都市报)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香港失业率将下降,绿色未来是经济增长重要一环
16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文表示,香港首季经济增长略为向上修订至7.9%,显示反弹动力偏强,随着经济及疫情持续改善,预期即将公布的最新失业率及就业不足率,将进一步显著下降。今年预算案中提出全新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资助计划”上周正式启动,受到业界普遍欢迎。计划涵盖各类相关产品,包括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及贷款。今年预算案亦扩大“政府绿色债券计划”规模,借款上限提升一倍至2000亿港币,未来5年可因应市场情况,再发行合共约1755亿港币等值的绿色债券。政府也计划发行绿色零售债券,让市民能直接参与绿色金融。
陈茂波说,多个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去年底组成“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制订6个策略方向及5个短期目标,加强金融业跨界别的协调与合作。策略包括风险管理,确保金融机构妥善管理气候风险,将气候因素纳入运营决策及能力建设,督导小组正筹建跨界别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协作平台。(央视新闻)
深圳:今年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供应宅地不低于3.6平方公里
5月15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深圳市代市长覃伟中代表市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实施大规模住房建设计划,包括供应居住用地不低于3.6平方公里,新开工住房面积15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筹集公共住房8万套,改造筹集租赁住房10万套以上。高标准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制定并实施面向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开展山海连城计划,提高居住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观点地产网)